胃癌都吐血和便血了还有救吗?

2021.02.02 222阅读 评论数 0 8
胃癌都吐血和便血了还有救吗?


2021*02*02


表现:呕恶,吃饭差,饮食不下,喝水也吐,乏力,头晕,吐血便血。脉微欲绝。经医院确诊胃癌。


原因:寒瘀毒结,胃气衰败


方法:辛热化瘀,扶助胃阳


方子:张仲景《金匮要略》人参汤与《伤寒论》四逆汤合方加减方


1、胃癌发生吐血便血时,急用此方:


制附子30克、炮姜15克、灶心土9克、生地15克、花蕊石30克、阿胶12克、白及9克、甘草6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病情急,则早上和中午各服一袋,病情不急,早晚服。


胃出血时,每30分钟服用云南白药1克,没有云南白药用三七粉代替也可以。


2、如果胃出血和便血停止,那么在原来的基础上拿掉阿胶、灶心土、花蕊石、生地、炮姜这5味药,白及改为6克。再加红参20克、炒白术15克、茯苓30克、炒干姜30克、肉桂30克、清半夏15克、旋复花10克、代赭石30克、丁香10克、漂海藻15克、五灵脂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砂仁15克、生姜30克、大枣10枚。


大便溏稀的,加苍术15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肉豆蔻12克 。


有脂肪肝者加生黄芪30克、桂枝15克 。


如果大便不通,可加大黄15克;如果还不通,可配合芒硝6克。


如果身体机能还可以,精神尚可,饮食如常,可以加破瘀攻伐的三棱15克、莪术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






警告:由于本方剂中所含制附子剂量,已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剂量15克。本方剂量仅供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探讨之用。如欲应用本方,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林文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痛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痛经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是指女子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连及腰骶部酸痛,疼痛剧烈时甚至出现晕厥现象,为妇科常见病,好发于各年龄阶段。本章介绍的是痛经常见证型的有效治疗膏方,分别是气滞血瘀型、阳虚寒凝型及气血不足型。连续服用6个经期。

  • 经间期出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经间期出膏方调理心得血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者。病机主要源于人体阴阳转化不协调,损及冲任,不能固摄血海,血溢于外,导致经间期出血。

  • 案例整理 梁春耕

    病例4:女,60Y,“受凉后中上腹嘈杂感,肠鸣活跃,口臭便干,咽部异物感,多梦易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舌红,苔中厚腻,脉弦”予健脾理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1周,上述症状减轻过半。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陈某某,男,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11月6日初诊。“口舌干燥,口渴喜冷饮,饮水较多”,这是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