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2022.06.02 445阅读 评论数 0 2

胸痹从气血虚实异治—胸痹医案三则


案1


王某,女,62岁。


2009年1月22日初诊。


主诉:经常胸闷一年余。


病史:经常胸闷,有时胸闷如塞,有时夜间胸闷憋醒而起。


易乏力,前一阵自汗,后愈,做家务时会引起肩背抽痛,便调。有冠心病、糖尿病、心脏肥大史,平时服麝香保心丸2粒,一日3次。舌边有齿印,脉细沉。今查心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处方:生黄芪60g,知母9g,升麻9g,柴胡9g,桔梗6g,瓜蒌皮9g,薤白9g,丝瓜络9g,橘络9g,14剂。


2009年2月12日二诊:胸闷大减,半夜胸闷不适已除。麝香保心丸改为1粒,一日3次。肩背抽痛仍有。舌边有齿印,脉细。


处方:初诊方加鸡血藤50g,14剂。


2009年2月26日三诊:胸闷已除,麝香保心丸已不服。但仍有肩背抽痛(劳累后引起),舌边有齿印,脉细。


处方:初诊方改生黄芪90g,丝瓜络15g,14剂。


2009年3月12日四诊:肩背抽痛、胸闷除,近来鼻塞,流黄涕,咽喉不适,打喷嚏,自汗,口干不苦。舌边有齿印,脉沉细。


处方:改用柴胡桂枝汤治疗。


案2


杨某,男,77岁。


2011年1月6日初诊。


主诉:胸闷不适两月余。


病史:去年11月初因胆囊炎、胆结石发作住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住院期间每晚10点左右,出现胸闷不适,甚则闷痛,持续五六小时方缓解。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超均正常。以前也有胸闷不适,但持续时间短,服麝香保心丸能缓解。


此次发病,服麝香保心丸无效。


出院后亦天天如此,但最近稍好些。平素畏寒、腰酸、大便正常,无乏力,纳可。舌偏紫,脉沉细。


处方:生晒参粉(早上空腹吞服)4.5g,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6g,桃仁9g,红花9g,当归9g,生地12g,牛膝9g,桔梗6g,川芎9g,7剂。


2011年1月13日二诊:服药1剂,即感到心口不适大减,持续时间亦缩短。素来大腿肤痒亦大减。舌偏紫,脉沉细。


处方:守1月6日方,加三七粉(吞服)2g,7剂。


2011年1月20日三诊:上症明显好转。舌偏紫,脉沉细。


处方:守1月13日方,加制附子3g,肉桂(后下)3g,杜仲30g,7剂。


2011年1月27日四诊:曾有3天晚上的10~12点,出现胸闷不适,但程度较轻。舌偏紫,有舌缨线,脉沉细。处方:守1月13日方,加丝瓜络30g,橘络9g,山栀9g,瓜蒌皮15g,薤白9g,黄酒半碗,14剂。


2011年2月10日五诊:胸闷不适已除,再未发作。舌偏紫,脉沉细。


处方: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6g,桃仁9g,红花9g,当归9g,生地12g,牛膝9g,桔梗6g,川芎9g,丝瓜络30g,橘络9g,蒌皮9g,薤白9g,黄酒半碗,7剂。


案3


徐某,女,45岁。


2011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胸闷两月。


病史:母亲去世后心情不快。由于劳累,或生气,而胸闷、心跳加快,发作时感觉气上不来,要深吸气,肢体麻木。自服麝香保心丸,需30分钟方缓解。每天都有发作,阴雨天更甚。畏寒,乏力,背冷。天冷不能进冷食,否则会引起背痛。纳呆,梦多,便调。月经周期30天,经期7天,量中,色深,有血块。平素性急,易怒,心烦。经前乳胀二三天,且有胃痛。末次月经为4月12日。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血府逐瘀汤(柴胡9g,枳壳9g,赤芍9g,当归9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桔梗6g,甘草3g)加人参粉(早上空腹吞服)7g,生黄芪60g,升麻9g,桔梗9g,知母9g,山栀30g,7剂。


2011年4月28日二诊:药后胸闷一周内只发生1次,且程度大减,心已不烦,畏寒背冷除。但服药后出现头晕,面部、头顶有红疹。舌淡红偏胖,略有齿印,脉细弦。


处方:守4月21日方,改黄芪30g,7剂。


2011年5月5日三诊:胸闷未作,皮疹已除,但服药后仍有些头晕,过一小时后即好。精神已振,心情好。舌脉如前。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柴胡9g,枳壳9g,赤芍9g,当归9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桔梗6g,甘草3g,人参粉(早上空腹吞服)7g,生黄芪20g,升麻3g,知母6g,生山栀30g,7剂。


按语:胸痹的辨证论治,师法仲景,着眼于痰湿,是有效路径之一。


我的体会是,从气血辨治,分清虚实,也是重要法门。


虚者,大气下陷;实者,瘀血痹阻。


什么是大气?


喻嘉言说:"天积气耳,地积形耳,人气以成形耳。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之关于形也,岂不巨哉?然而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


显然,大气是心肺。如果不是心肺功能的停止,怎么会出现"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的局面呢?


后世张锡纯创制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从张氏所举案例看,我以为升陷汤治疗的大气下陷,主要应该是慢性的心脏疾患,或心脏神经官能症,皆以虚证为表现。


但似不应包括"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者,因为升陷汤似乎力有不逮,这时候该用参附辈。


我在临床中,将升陷汤用于胸痹(包括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属于虚证者,患者多有"胸闷"、"气上不来"、"要深吸气"等主诉。


瘀血痹阻也是引起胸痹的重要原因。有的患者属器质性病变,有的属功能性。我常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多有效验。


案1属胸痹之以虚为主者,用张锡纯升陷汤加味,收效颇佳。


案2的患者,老年气血日衰,瘀血日重,故舌偏紫而脉沉细。心主血脉,气血亏虚,循行失常,故胸闷不适,手术后气血逆乱,症状加重。


治从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用人参益气,血府逐瘀汤条达血气取效甚捷。后一度有反复,加用宽胸通络之品遂安。


本案虚实夹杂,实多虚少,故用血府逐瘀汤,仅加人参一味。


案3患者就诊时诉说病情后自己总结道:"我累了,生气了,就胸闷"。劳累,以至气虚气陷;生气,引致气滞血瘀,二者皆可引起胸痹。


治疗的方法是血府逐瘀汤与升陷汤合方。服药后病情明显缓解,但因诊务繁忙,出现了不应该犯的错误:血府逐瘀汤中原有桔梗,合用升陷汤,却仍用桔梗,导致桔梗加倍使用,升之太过,出现了一些头晕、皮疹之类的不良反应。


并且,初诊的舌象脉象也未记录。二诊时,这一错误仍未被发现,只是减少了黄芪的剂量,患者头晕、皮疹情况有所缓解,直到三诊才发现这一问题。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案例整理 梁春耕

    病例4:女,60Y,“受凉后中上腹嘈杂感,肠鸣活跃,口臭便干,咽部异物感,多梦易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舌红,苔中厚腻,脉弦”予健脾理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1周,上述症状减轻过半。

  • 中医理解的失眠 谢江强

    严重的失眠还会导致人体糖耐量异常,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加重或诱发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等,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少阳头痛温某某,男,1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6月23日初诊。其实元胡郁金汤在本案中只是善后,真正让疼痛消失无影无踪的是黄帝内针。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斑秃就是肾虚了吗? 王晨阳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完全是一个气血阳都损伤的一个脉象。辨证选取真武汤治疗。所以用真武汤中的白术固护脾胃。又选取桂附地黄丸善后服用。。。。。。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