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调和阴阳,巧治老年背热腹胀医案分享
时间:2025年3月01日(农历二月二) 09:55
一、案例背景:反复胃肠不适,西药调理无果
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主诉“背部持续性发热、腹部胀满”一年余,虽无疼痛、便秘等典型胃肠症状,但长期服用益生菌、多潘立酮等药物未见缓解,当地医院检查亦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患者自述饱受“后背如炭烤、饭后腹胀如鼓”困扰,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遂转求中医治疗。
二、中医辩证:阳明热盛为本,阴阳失衡为标
1. 症状剖析
患者虽以“背热、腹胀”为主症,但结合四诊发现其舌红少苔、脉弦滑略数,提示阳明经热邪壅滞,热邪循经上扰背部;而长期腹胀不消,属胃肠气机升降失常,根源为中焦阴阳失和,阳气郁而化热,阴液不足难以制衡,形成“热郁气滞”之证。
2. 核心病机
- 阳明热盛: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及背部,热邪壅滞则背热、腹胀。
- 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结于半表半里,致阴阳不交,胃肠动力失调。
- 虚实夹杂:热盛伤阴(舌红少苔),久病气虚(黄芪、茯苓补益中焦)。
三、治疗方案:小柴胡汤加减,调和阴阳兼清里热
■ 组方思路
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取其“和解少阳、通达表里”之功,调整气机枢纽;针对阳明热盛,配伍清热养阴、消导积滞之品,形成“清、和、补”三法并行的治疗策略。
■ 处方组成
柴胡12g,黄芩9g,炙甘草6g,桂枝6g,
牡蛎(捣碎)12g,麦芽30g,生地12g,
炒山楂12g,黄芪12g,茯苓10g,
栝蒌实10g,半夏9g,薏苡仁15g,丹参15g
■ 用药特色
- 寒温并用:黄芩、生地清热凉血,桂枝、黄芪温补中焦,避免纯用寒药伤阳。
- 动静结合:柴胡升散疏肝,牡蛎潜降安神,调节气机升降有序。
- 攻补兼施:麦芽、山楂消导积滞,黄芪、茯苓固护脾胃正气。
四、疗效追踪:七日显效,巩固防复
患者服药7剂后,背部发热减轻约70%,腹胀缓解过半,饮食及睡眠明显改善。
五、医理延伸:为何西药无效而中药奏效?
1. 西医视角局限
益生菌、促动力药仅针对“胃肠菌群失调”“蠕动不足”等局部病理,未触及“阴阳失衡、热郁气滞”的整体病机,治标不治本。
2. 中医整体调治优势
- 从少阳切入:小柴胡汤疏通三焦气机,使热邪有外达之径(如通过汗、尿排出)。
- 双向调节:既清阳明之热(黄芩、生地),又温补太阴之虚(黄芪、桂枝),恢复中焦“脾升胃降”功能。
- 防病传变:丹参、薏苡仁预防热邪入血成瘀、聚湿生痰,阻断病情进展。
六、患者教育:日常调护建议
1. 饮食禁忌:忌辛辣、油腻及过饱,适当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食材。
2. 情绪管理:避免焦虑郁怒,以防肝火助长阳明热势。
3. 穴位保健:每日按揉内关(宽胸)、足三里(健脾胃)各3分钟。
结语
此案印证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智慧——背热与腹胀看似无关,实为同一病机(阴阳失调)的外在表现。通过精准辩证、活用经方,不仅缓解症状,更从根源修复人体自愈力,这正是中医“调平衡、治未病”的核心价值。
(本文仅为个案分享,用药需遵医嘱)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沙参麦冬汤治疗小腹灼热医案 张训景
停药1周后再次出现小腹灼热不适感。给予沙参麦冬汤以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以补阴源。患者不适部位位于小腹,故给予黄柏以清下焦之热。 -
六味地黄丸应为滋阴利水剂 焦一鸣
六味地黄丸应为滋阴利水剂焦一鸣王放李利六味地黄丸世人都谓其为滋阴利水之方,而忽视了其利水渗湿之功。因此猪苓汤用于水湿较重,阴虚较轻之证;六味地黄丸用于阴虚较明显,水湿较轻之证。 -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临床应用体会 崔国宁
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证属风邪夹热。 -
伤寒论第十六条(二) 张宝华
仲景先生这个书啊,就是“观其脉证”,辨脉辨证,看其结果“知犯何逆”,然后再“随证治之”。无论你是新得的病,还是坏病,纵使你千变万化,他就这一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再重要不过了,你得记到心里,刻在骨髓上,这个就是道,真谛啦! -
伤寒论第十五条(一) 张宝华
十五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这一段还是与桂枝汤相关联了,这都是一系列的东西,随着太阳病到太阳中风,再到具化的桂枝证,讲桂枝汤的应用,陆续的展开,所谓的开枝散叶了。 -
伤寒论 李华歆
以上就是我运用“以经解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条文的一个案例,通过“以经解经”能够做到把伤寒的每个看似独立条文尽量的联系起来,以点带面,编织出一张系统的知识网,这样理解伤寒起来似乎更全面。 -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 谢江强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在本节内容中将对方剂配伍的基本知识和外用方剂特点进行介绍。君药是指针对主病、主证或主要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
经方合方辨治鼻渊病、腺样体肥大一则 魏勇涛
10岁小朋友因鼻炎、腺样体肥大来诊,证见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睡觉张口呼吸、打鼾。到目前为止,我开方治疗了很多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只要遵医嘱坚持喝中药,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没有失过手。我本人有鼻炎病史,就是喝中药搞定的,亲身体会,疗效确切。 -
伤寒论第八条 张宝华
八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但六七天也有传半表半里的时候,那你针足阳明就没什么用了。太阳病在七八天的时候,这是传阳明的时候,如果病不好,有传阳明的可能,那么这时候,你针足三里,可以使它不传。 -
伤寒论第四条(三) 张宝华
可见这个病依始就似感冒一样,它就有个前奏,咱们拿传统的望闻问切就是这个结论,这是合理的诊断。这个“传”,咱们先生的书讲表里相传,开始病在外,它往里头传,传入半表半里,再传入里,随着条文的展开,先生会陆续说这个传变的方方面面,届时大家就知道了。
最新文章
-
又见重阳 陈鹏
又见重阳文/陈鹏2024.10.11我的身体就像一个沙漏一切都忘记了唯独留下时间的流失寒蝉鸣泣声愈远夏天已经过去又见重阳那故乡留守的老人白发更加苍苍远方的打工的儿女呀在远方吃糠黄叶飘零是无言的叹息大雁无声在秋风中呜鸣这样的盛况啊菊花盛开的季节里宛如千多年前
-
儿科食积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李**,男,6岁荆州市沙市区首诊2024-08-20挑食,夜寐时汗出多,40斤/108cm,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腻,大便稍干结,1日一行,扁桃体二度肿大,后咽壁色泽可,近几日有咳嗽,精神可。
-
产后腹带的使用 谢江强
产后腹带的使用用量:由于产后新妈妈体虚,容易出汗,所以应多准备几条腹带,至少两条,以备替换。剖宫产:在手术后的7天内最好使用腹带包裹腹部,但是不宜长期使用腹带,卧床后应解下。
-
桂枝汤方 李华歆
今天小编就牺牲点睡觉时间跟大家好好扒扒“桂枝汤”家族!话说“桂枝汤”这个老大哥其实也可以分成三个小方!那就是男神——“桂枝甘草汤”、女神——“芍药甘草汤”、小朋友——“姜枣草汤”!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六)脑垂体瘤 钱开达
常见脑垂体疾病,主要表现为激素分泌过多,激素分泌不足和垂体瘤,垂体瘤多属良性,最终亦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西医常用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垂体瘤。善持堂半年前用中药治疗一名垂体瘤患者并获效。服药一个月患者经行头痛明显减轻;三个月后经行头痛消失。
-
静脉曲张 潘洪波
杜仲9克、续断9克、狗脊9克、五味子45克、黄芪9克、白术6克、白芍9克、归身6克、制首乌9克、丝瓜络9克、新会皮6克上方加减服6剂后,腰酸症状已减,腿部静脉曲张亦好,腿膝沉重感消失,小腹部不再有坠胀感。
-
失眠 潘洪波
患者服药两周后失眠得到好转,头晕目眩、便秘等症状均减轻。两药合用,补肝养心,适用于失眠、便秘等症。
-
条文 李华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调胃承气汤》!(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
-
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手上先扎两针,再吃中药 于军
女,61岁,左腰腹部带状疱疹后疼痛4周。吃中药+扎针呗。开中药之前,先扎两针,手上扎,腰腹部的疼痛马上减轻,针入痛减。给患者和家属讲清楚,回去后每天按压这两个穴位,可有效止痛,再吃中药就能衔接上了。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学习
多谢多谢多谢,欢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