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解十一

2022.11.26 449阅读 评论数 0 0

1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可以这样理解,气上冲=表证犹在。气上冲可能是一些呼吸道症状,如鼻鸣、咳嗽,也有可能是干呕的症。我初中的时候得过一次感冒咳嗽,在班级上老是咳嗽甚是尴尬,想强忍着不咳,但是肺痒忍不住,气老是往上冲顶,强行控制不了自主咳嗽。这应该就是那种气上冲。气上冲是呼吸道症状,还属表证。太阳病,用了下法,病无传变,但气上冲犹为明显,应当是下法导致正气虚了,病邪犯肺而出现气上冲,治法还是用桂枝汤扶正祛邪解表。

桂枝汤是降冲逆的名方,其范围应当不止有呼吸道的症状,还有其他的症状,如气从少腹上冲、高血压眩晕等。邪气束表,气血旁流不畅而出现上中的压力。

 

15.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五。

 

太阳病三天,经过发汗或吐或者下或者温针,病还没有解,就是坏病,已经传变了,不是桂枝汤证。这个时候要详察脉证,诊断是什么问题,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不是单指桂枝一味药,而是指桂枝汤,若是单指桂枝一味药,则后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连麻黄汤也不可以用,因为麻黄汤含有桂枝。所以说桂枝汤的功效本为解肌,那解肌是什么意思?如何解肌?这得回到太阳中风的病机。太阳中风表虚,表阳虚+表阴虚,然后邪气犯表束缚肌肤,桂枝汤补表津液、阳气,提高卫气在表的抗病能力,邪去则肌得解,此叫解肌。与麻黄汤相比,同是被邪所束,也是发被邪所困之表叫不叫解肌?其实也叫解肌。张仲景没有说麻黄汤发表不叫解肌,他只是说了脉浮紧,发热无汗不得用桂枝汤。但也说明,凡是提到解肌的时候,表必定虚,如葛根可解肌,芍药四物解肌汤,葛根四物解肌汤,解肌升麻汤,等众解肌汤都有补表虚的功效。

 

16.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秋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