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见证--摘录《丹溪心法》分享
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头苦痛,目似脱,头两边痛,泪出,脐反出,下肿、便脓血,肌肉痿,项似拔。
小腹胀痛,按之欲小便不得。
足阳明胃经见证
恶与火,闻木声则惊,狂,上登而歌,弃衣而走,颜黑,不能言,唇肿,呕,呵欠,消谷,善饮。
颈肿,膺乳沖股伏兔胻外廉足跗皆痛,胸傍过乳痛,口喎,腹大水肿,奔响腹胀,跗内廉胕痛,脾不可转,腘似结,腨似裂。
膝膑肿痛,遗溺失气,善伸数欠,癫疾,湿浸心欲动,则闭户独处,惊,身前热,身后寒慄。
足少阳胆经见证
口苦,马刀挟瘿。
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胕绝骨外踝前诸节痛,足外热,寝寒憎风,体无膏泽,善太息。
手太阳小肠经见证
面白,耳前热,苦寒,頞颔肿不可转。
腰似折,肩臑肘臂,外后廉肿痛。
臑臂内前廉痛。
手阳明大肠经见证
手大指次指难用,耳聋煇煇焞焞,耳鸣嘈嘈,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
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
足太阴脾经见证
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黄。
舌木犟痛,口疳,食即吐,食不下咽。
怠惰嗜卧,抢心,善飢善味,不嗜食,不化食,尻阴股膝臑胻足背痛,烦闷,心下急痛。
有动痛,按之若牢,痛当脐,心下若痞。
腹胀肠鸣,飧泄不化,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九窍不通,溏泄,水下后,出馀气则快然。
饮发中满,食减,善噫,形醉,皮肤润而短气,肉痛,身体不能动摇,足溏肿若水。
足少阴肾经见证
面如漆,眇中清,面黑如炭,咳唾多血,渴,脐左、胁下背肩髀间痛。
胸中满,大小腹痛,大便难,飢不欲食,心中如飢,腹大,颈肿喘嗽,嵴臀股后痛。
嵴中痛,嵴股内后廉痛,腰冷如冰及肿。
足痿厥,脐下气逆,小腹急痛,泄,下肿,足胻寒而逆,肠癖,阴下湿,四指正黑。
手指清厥,足下热,嗜卧,坐而欲起,冻疮,下痢,善思,善恐,四肢不收,四肢不举。
足厥阴肝经见证
头痛,脱色善洁,耳无闻,颊肿。
肝逆颊肿,面青,目赤肿痛。
两胁下痛引小腹,胸痛,背下则两胁肿痛,妇人小腹肿,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满闷,挺长热。
呕逆,血,肿睪疝,暴痒。
足逆寒,胻善瘈,节时肿,遗沥,淋溲,便难,癃,狐疝,洞泄,大人㿗疝,眩冒,转筋。
阴缩,两筋挛,善恐,胸中喘,骂詈。
血在胁下,喘。
手太阴肺经见证
善嚏,缺盆中痛,脐上,肩痛,肩背痛,脐右,小腹胀引腹痛,小便数,溏泄,皮肤痛及麻木,喘,少气,颊上气见。
交两手而瞀,悲愁欲哭,洒淅寒热。
手少阴心经见证
消渴,两肾内痛,后廉,腰背痛。浸淫善笑,善恐,善忘,上咳吐,下气泄,眩僕,身热而腹痛,悲。
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笑不休,手心热,心中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头项痛。足太阳、手少阴。
黄疸。足太阴、少阴。
面赤。手少阴、厥阴、手足阳明。
目黄。手阳明、少阴、太阳、厥阴、足太阳。
耳聋。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足少阳。
喉痹。手足阳明、手少阳。
鼻鼽衄。手足阳明、太阳。
目䀮䀮无所见。足少阴、厥阴。
目瞳人痛。足厥阴。
面尘。足厥阴、少阴。
咽肿。足少阴、厥阴。
嗌干。手太阴、足少阴、厥阴、手少阴、太阳。
哕。手少阳、足太阴。
膈咽不通不食。足阳明、太阴。
胸满。手太阴、足厥阴、手厥阴。
胸支满。手厥阴、少阴。
腋肿。手厥阴、足少阳。
胁痛,手少阴、足少阳。
胸中痛。手少阴、足少阳。
善呕苦叶。足少阳、足阳明,逆。
少气,咳嗽,喘渴。手太阴、足少阴。
喘。手阳明、足少阴、手太阴。
臂外痛。手太阳、少阳。
掌中热。手太阳、阳明、厥阴。
肘挛急。手厥阴、太阴。
肠满胀。足阳明、太阴。
心痛。手少阴、厥阴、足少阴。
痔。足太阳、手足太阴热。
悽然振寒。足阳明、少阳。
如人将捕。足少阴、厥阴。
疟。足太阴、足三阳。
汗出。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少阳。
身体重。手太阴、少阴。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了凡四训与量子纠缠:命运交织的智慧与科 崔国宁
从表面上看,《了凡四训》所传达的命运观与量子纠缠所处的科学领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了凡四训》与量子纠缠,一个是古老的智慧传承,一个是前沿的科学发现,它们共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刻理解世界和自我的大门。 -
升麻鳖甲汤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皮肤病 韦毓安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
降脂(高脂血症) 韦毓安
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体力劳动的减少,血脂高的中老年人近年来迅速增多,体检时被确诊患上高脂血症的人"多如牛毛"。人们对于"高脂血症"似乎已经麻木了。 -
腰痛→温肾阳、强筋骨方 韦毓安
三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体质较弱或肾阳不足引起的。仅温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阴阳是相互制约的,阴阳互相依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下肢水肿和腰腿冰凉等症状。 -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陈玉佳
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栝楼桂枝汤主之。产后血虚生燥则大便干,水湿生寒则腹中痛,以当归补血,生姜散寒,羊肉补虚,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于本方加炮附子。 -
脂肪肝,降脂减肥方。 韦毓安
总的来说,降脂减肥汤是一个益气健脾,利湿化浊的经典方子,并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脂肪肝、高血脂,辩证为气虚痰湿证者可谓效如桴鼓。 -
少阳传太阴之“痞” 郭文龙
而在传变过程中导致“痞证”的出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少阳病入太阴病转化过程中间状态的临床表现,阴阳进退则往来寒热,阴阳转变则上热下寒。“痞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下,心下位于中焦,人体中焦胃气正是对阴阳、气血、水火、气机的升降斡旋调整进而达到平衡状态。 -
小柴胡汤和越鞠丸治胸中满闷情志不畅 李文选
因其父卒然病逝,悲恸不能自拔,渐觉胸中满闷、时发太息、饮食不化、时有吞酸、腹中胀满、矢气则减。刘老用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之法,调气解郁,疏利肝胆。服药六剂,心胸畅快,胃和能食,诸症若失。 -
升阳散火汤治郁而化火 李文选
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赉赉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又以参苓白术散三剂善后,病愈#刘渡舟医案#升阳散火汤#学习打卡#郁而化火# -
朱老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 李文选
冯某,男,39岁,干部。胃脘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疼痛,食后二小时为甚,得食则痛缓,易消谷善饥,逐步增剧,形体为之赢瘦。此脾虚气滞,阴虚胃热之"饥疝"也。脾虚气滞之象已获渐解,但阴损胃热之征,尚未见复,续予汤丸并进,以期根治。
最新文章
-
从“方证”论李东垣升阳益胃汤 叶艋玮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2两半夏1两人参1两炙甘草1两防风5钱白芍5钱羌活5钱独活5钱橘皮4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白术3钱黄连2钱加姜枣。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关于战汗的思考 曹雪盼
战汗是温病学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名词,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和愈后情况,故不得不重视。战汗是卫气营血中气分证的极期,是气分证的转折点。总而言之,战汗的出现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在临床上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龙骨,牡蛎功效及分解 王振刚
解读药味特点牡蛎与龙骨功效相似,均为固涩止脱之属,常相须为用,牡蛎咸涩微寒,善软坚化清热。经方中牡蛎多与龙骨相配,则尤善敛汗涩精、镇惊安神,如桂枝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风引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食管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管癌致死的患者约为15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仅出现吞咽时喉中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长期吸烟者食管上段和中段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而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可能。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