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治咳七法

2022.09.20 389阅读 评论数 0 3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症状,中医认为病在于肺,但也可因其他脏腑病而引起。中医治疗以辨证为主,以证分类,如外感有风、寒、温、暑(热或火)、湿、燥等,内伤有劳瘵(相当肺结核)、虚损、脾虚、肝旺、肾亏、心火上炎等,治疗则每一证有一定治法、一定方药,各有一定的治疗规律,如劳瘵的治疗在补肺、健脾、益肾,重在杀虫(抗搒);如痰饮(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在温肺、健脾、壮火,重在温寒;肺痈(相当于肺脓疡)的治疗在清热解毒,活血消瘀,排脓散结,重在解毒。先生认为,中医对于不同病种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正如前人所云“毋见咳而止咳”,说明了专以止咳为事的方法不一定解决咳嗽,惟有扣住某一环节时,则止咳固然好,不止咳也会好。如有表症的以解表为主,痰多的祛痰,痰稠的化痰,无痰的使之有痰,咯出不爽的使之爽,气逆的使之下降,剧烈的使之缓和。

一、表者解之

    凡一切外感咳嗽而有表症者,以解表为主。病因虽有六气之分,症状则分寒热二型:
表寒性症状,选用下列药物:紫苏、麻黄、前胡、荆芥、防风、细辛、豆豉、生姜、葱白。成方:华盖散、三拗汤、参苏饮(去人参)。
表热性症状(或兼肺热),选用下列药物:白前、薄荷、银花、连翘、蝉衣、马勃、知母、山栀、枇杷叶。成方:银翘散、桑菊饮加减。
如寒热症状区别不明显,上二类药可参合用之。不问寒热型皆可加入解毒药,如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开金锁、鸭跖草等。祛痰止咳可加半夏、大贝、款冬花、百部等药,前人认为半夏用于寒性咳嗽,大贝用于热性咳嗽,其实可不必拘泥。

二、寒者温之

    凡慢性咳嗽表现里寒性症状,咯痰清稀量多,用温热药,如半夏、陈皮、麻黄、干姜、细辛、款冬花、钟乳石等,若肢冷畏寒腿肿面浮,加附子、桂枝。成方:小青龙汤加减。

三、热者寒之

    凡急慢性咳嗽而表现里热性症状,痰黄而稠者,用寒凉药,如生石膏、知母、桑皮、黄芩、瓜萎仁、竹茹、天花粉、马兜铃、海浮石等。成方:泻白散加减。

    临床上症见寒热有时与痰不一致,如症见热性表现,痰则清稀而多;症见寒性表现,痰则黄稠,当须分别用药,其症状属寒性者用温药,属痰热者,则用寒药,温凉并用,如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其中麻黄、桂枝治表寒,石膏则清里热。

四、燥者润之、清之、化之
    
    不管急慢性咳嗽,凡痰黄稠成块,或咽喉干痒,或痰粘成丝,咳嗽费力,或干呛无痰,都用清凉性滋润药,如瓜蒌仁、元参、麦冬、天冬、北沙参、天竺黄、天花粉、知母、生地、牡蛎、白芍、木蝴蝶、甘草、竹沥等。

五、湿者燥之、温之、祛之

    凡咳嗽痰涎清稀而量特多,咯吐不完,有下列几种情况:

    因表邪而致痰壅肺实,以祛除为主,用三子养亲汤加味,如半夏、南星、苏子、陈皮、白芥子、桔梗、远志、莱菔子等。

    慢性咳嗽责之在脾,脾虚则中气不足,津液不化而成痰(表现气虚)用健脾燥湿药,香砂六君汤加味,如党参、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砂仁、干姜、木香、钟乳石、甘草等。

    慢性咳嗽由于肾阳虚,脾阳虚弱,津停化痰,兼见肢冷畏寒便溏(表现阳虚),同上方加温阳药,如附子、肉桂、益智仁、潼蒺藜等。

六、逆者降之

    肺气上逆,壅滞胸中,致胸闷气急(表现气窒)根据不同类型酌加下药:旋覆花、枳壳或枳实、川朴、苏梗、瓜蒌皮。

    肝火上冲,表现肝胆火旺,气常上冲,咳引胸胁痛,兼有目赤,性躁,咽干,痰少(表现肝火),用清火降逆药:桑叶、青黛、钩藤、丹皮、山栀、白芍、蛤粉、郁金、枳壳、黄芩、木蝴蝶、百部。

    心阴耗损,致心火上亢,咳嗽痰少,兼见心烦、心悸、不寐、易醒、舌红口干,或见口疮,调养心血,清降心热(表现心虚),用归脾汤加减:党参、当归、五味子、茯神、柏子仁、枣仁、龙眼肉、川连、连翘、山栀、百部。

    肾阴不足,相火上炎,致肺阴受烁,肺叶热燥,咽干无痰或痰粘成丝,咳嗽连连,兼有腰酸膝痛,“咳在于肺而本在于肾”(表现阴虚肺燥),用益阴滋水法,七味都气丸加减: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五味子、丹皮、茯苓、款冬花、天冬、麦冬、百部、阿胶、玉竹、胡桃肉。

七、剧者止之

    凡急慢性咳嗽剧烈,或持续性,或阵发性,无痰或少量痰,可用止咳药:百部、天浆壳、南天竺、马勃、木蝴蝶、甘草,可酌加元参、麦冬、沙参、蒌仁。上方集自民间单方,不管新老,不论季节,任何咳嗽,皆可应用。急性亦可加入开金锁、千日红、知母、枇杷叶、西青果等。成方止嗽散用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治诸般咳嗽。

    文章来源:姜春华/张云鹏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药性赋摘录1 曹雪盼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 伤于外感须气畅中通 王永利

    周流之始,左旋于肝,又转于胆。阳明之燥,气流不畅郁而化之,虽燥不敌太阴之寒,阳明之气阖而为用,通降为顺。总而为言,太阳当升,少阳以和,阳明须降。

  • 一方搞定带状疱疹后遗症 韦毓安

    在明代申斗恒的《外科启玄》里记载了一张方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就叫止痛如神汤。就是皮肤表面的带状疱疹已经消退,但疼痛依然还在。这就得从带状疱疹的病因说起了。一说到带状疱疹,中医往往会把它和湿热联系在一起。止痛如神汤其实不仅对带状疱疹后遗痛有效。

  • 七个方症,辩治耳鸣。 韦毓安

    并且先有大便硬,而后有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出现,舌红,苔黄,脉弦细数。4月11日复诊:服三剂大便畅,五剂耳鸣已,血压下降,鼻衄少。服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生地炭栀子一月,带亲属诊病时告知血压也正常,耳鸣未复发。

  • 一方三味药,一通一补一消,治耳呜真奇妙。 韦毓安

    第一种是因虚而鸣。耳朵里头被气机堵住,耳窍不通畅了,也会鸣响报警。中医讲,九窍要通,通则无病。有一个治疗痰湿耳鸣的小方子,出自《山西中医》杂志,方子也很简单,只有三味药,白术,泽泻和石菖蒲。其中,炒白术15克,泽泻30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

  • 一个方四味药能打通各种瘀血,预防心梗、脑梗。 韦毓安

    瘀血堵塞的,有一个四味药的小方子,由三七、西洋参、丹参、天麻组成,活血化瘀,疏通血管,效果非常好。三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只不过活血的作用更大一些。四味药可以及时地帮你把瘀血化掉,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 从“方证”论李东垣升阳益胃汤 叶艋玮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2两半夏1两人参1两炙甘草1两防风5钱白芍5钱羌活5钱独活5钱橘皮4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白术3钱黄连2钱加姜枣。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思考 曹雪盼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辨证之一,由叶天士首先提出,后经诸多大家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所了解的样子。卫气营血相当于是从表入里而三焦辨证相当于从上到下,临床辨证往往两者相互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了解疾病的一个发展过程。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