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证中医方剂

2021.11.15 52阅读 评论数 0 2


黄疸

(1) 阳黄:


  ① 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腹部胀满,心中懊恼,恶心,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茵陈蒿汤。


  ② 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皆黄,黄色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口中粘腻,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滑或滑缓。


  治法:除湿泻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


  (2) 急黄:湿热疫毒,传入营血,内陷心肝。


  证候:病热迅猛,黄疸急速加深,身面均黄,黄色如金,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神昏谵语,或有痉厥。邪入阴血,则见鼻衄、齿衄、呕血、便血、或身有瘀斑等;可有腹水,嗜睡昏迷,舌质红降,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主方:犀角散、黄莲解毒汤。


  (3) 阴黄:


  证候:目肤色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少,脘闷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主方:茵陈术附汤。



臌胀


(1) 实胀:


  ① 寒湿证: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神疲乏力,下肢浮肿,面色萎黄或苍白,怯寒少动,溲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


  主方:实脾饮。


  ② 湿热证:


  证候:腹部膨胀,腹皮绷急,撑胀拒按,烦热不安,口苦口臭,渴不欲饮,面色黄垢,肌肤目睛黄染,小便短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深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黑灰,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利水消胀。


  主方:中满分消丸。


  ③ 血瘀证:


  证候: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胸胁攻痛,痛如针刺,面色黯黑或见赤丝血缕,口唇紫暗,头颈胸部有血痣,或蜘蛛痣,口渴不欲饮水,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或见芤脉。


  治法:化瘀行水,通络化结。


  主方:调营饮。


  实证患者,体质尚好且胀满较甚者,可短期使用舟车丸、十枣汤等攻逐之剂以驱水气,或采用放腹水治疗。


  (2) 虚胀:


  ① 阳虚证:


  证候: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水舒,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怯寒神倦,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易溏,舌胖质淡紫,苔白滑,脉弦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主方:济生肾气丸。


  ② 阴虚证:


  证候:腹大胀满,甚则清筋暴露,胁肋偶有刺痛,面色暗滞,口渴心烦,形体消瘦,午后低热,时有鼻衄邪宣,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利水。


  主方:六味地黄丸。



痉证


(1) 邪壅经络:


  证候: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主方:羌活胜湿肠。


  (2) 热甚发痉:


  证候:发热胸闷,牙关紧闭,项背强直,手足挛急,腹胀便秘,口渴咽干,心烦急躁,甚至神昏谵语。苔黄腻,脉弱数。


  治法:泻热存津,养阴增液。


  主方:增液承气汤。


  (3) 阴血亏虚:


  证候:素体气血两虚,或在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脉弱细。


  治法:滋阴养血。


  主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眩晕


(1) 肝阳上亢:


  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遇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增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主方:天麻钩藤饮。


  (2) 肾精亏损:


  证候: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失眠多梦。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沉细。


  治法:偏阳虚者,宜补肾助阳; 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主方:补肾助阳,以右归丸为主方; 补肾滋阴,以左归丸为主方;


  (3) 气血两虚:


  证候:头眩眼花,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食少纳呆,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4) 痰浊中阻;


  证候;头昏如蒙,目视色黑,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濡。


  治法:化湿祛痰。


  主方:半夏天麻白术汤。



中风


(1)中经络:


  ①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证候:平素及发病前常有眩晕,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或手足拘挛,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弦滑或弦而浮细。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主方:大秦艽汤。


  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证候: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腰膝无力,少寐多梦,突然发生舌强语蹇,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主方: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中脏腑乃"中风"之危急重症,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中脏腑又有闭证与脱证之分。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治疗宜祛邪为先;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治疗宜扶正为主。闭证、脱证皆为危急重证,两者证情截然不同,治法各异,故必须辨证明确,才能正确医治。


  ① 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此为闭证的一般症状。又有内风痰火与内风痰湿的不同;闭证又分成阳闭、阴闭两种。


  A、 阳闭:


  证候:除上述诸证外、兼见面赤身热,呼吸急促,口臭气促,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唇舌色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主方:至宝丹、羚羊角汤。


  B、 阴闭:


  证候:除闭证一般症状外,兼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主方:苏合香丸、导痰汤。


  ② 脱证:


  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微欲绝。


  治法:扶正固脱,益气回阳。


  主方:参附汤。


  (3)后遗证:


  ① 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证候: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蹇涩,口眼喎斜,面色萎黄或面色少华或有患肢浮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


  治法: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


  ②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证候: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面红耳鸣,头晕头痛,心急易怒,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主方:镇肝熄风汤。


  ③ 语言不利:


  A、 风痰阻络:


  证候: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主方:解语丹。


  B、 肾虚精亏:


  证候: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利窍。


  主方:地黄饮子。


  C、 肝阳上亢,痰邪阻窍:


  证候:舌强语蹇,发言不正,急躁易怒,哭笑无常,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主方:天麻钩藤饮。


  ④ 口眼喎斜:


  证候:口眼喎斜,或伴口角抽搐,患侧眉低眼垂,表情淡漠,甚至咀嚼不利,口角流涎,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通格。


  主方:牵正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蔡绍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3)2~5条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寒邪袭表,无论有没有发热,一定会先出现恶寒、体痛、呕逆、脉浮紧四证并列。寒邪袭表,正气与邪交战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所以一旦得伤寒,未必会马上发热,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表现。仲景通过此条和上一条告诉我们伤寒病传变的时间规律。

  • 伤寒论全解1阴阳大论 韦秋凤

    在写《伤寒论》之前,先论阴阳气血津液。阴虚了敛阳的能力下降、平衡代谢热(散热)的能力下降,出现的热象,此热是虚热。人体就是一个溶液系统,阳气提供能量动力,使人体这个生命机器得以按照其生命的规律运转。坎中之阳是指人体是一个含有阳气的水液系统。

  • 金匮一起读第23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7条 代民涛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栝蒌牡蛎散方栝蒌根牡蛎(熬)等分右为细木,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方中恬楼根之热以生津止渴;牡蛎咸寒镇潜,引热下行,使热不上炎,津生热降。如此则津液得生,口渴自解。

  • 金匮一起读第22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6条 代民涛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洗方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本条讲述百合病出现口渴的证治。百合病本无口渴之症,但经一月之久而不愈。

  • 金匮一起读第20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4条 代民涛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医生如果把百合病的恶闻食臭的症状误认为是宿食停滞而用吐法,不仅会导致心肺之阴愈损,燥热愈增,还伤胃阴扰胃气,所以用百合鸡子汤滋养肺胃,润燥除烦。方中百合养阴清热,鸡子黄滋阴润燥。

  • 金匮一起读第19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3条 代民涛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本条论述百合病误下后的治法。医者若将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口苦、小便赤当作里实热证,误用攻下法,是犯“虚虚”之戒,下后津液更伤,内热加重,并伤胃气,使和降失常。法当养阴清热,降逆和胃,方用滑石代赭汤。

  • 金匮一起读第18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2条 代民涛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所以应加强清热养阴之效,用百合知母汤。

  • 金匮一起读第17天|百合狐蜮阴阳毒病篇第1条 代民涛

    百合病多因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由于情志不遂,郁火伤阴而导致的,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因此仲景说“各随证治之”。

  • 金匮一起读第15天|痉湿暍病篇第26条 代民涛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外,还可见心烦、气喘、小便黄、口舌干燥、倦怠少气、脉虚等暑伤气津的症状。诸药同用,共奏清热祛暑,益气生津之功。

  • 金匮一起读第14天|痉湿暍病篇第25条 代民涛

    暑多挟湿,所以身重而疼痛。夏暑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耗伤气阴,所以伤暑又多呈现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的证候。其脉象或弦细或芤迟,皆属于阴阳两虚之象。小便时阳气下泄,加上暑热耗气,使阳气一时虚馁,所以小便后洒洒然毛耸。

相关方剂文章

  • 《男女肾虚不孕参考论谈(很有意义)》2020*11*06 林文强

    对于肾虚不孕的选方,很有参考意义。加减法:男子不育可加枸杞子60g,胡桃肉60g,鹿角胶60g,山萸肉60g,巴戟60g,山药60g。药物组成:白术30g,巴戟30g,人参10g,杜仲10g,菟丝子10g,山药10g,芡实10g,肉桂6g,附子6g,补骨脂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