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怔忡(心血管神经症)·专利法

2021.11.22 1316阅读 评论数 3 11

怔忡(心血管神经症)

一、病名

中医病名:怔忡是指不因惊恐而自发的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西医病名:心血管神经症是指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多见于更年期妇女。

二、诊断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2009年,第13版)进行诊断。

三、治疗

1、气血(阴)两虚,痰瘀阻络

症状:胸部隐痛,心悸易惊,失眠,气短,乏力,口干,手足心热,盗汗,头晕,肢体沉重,舌质黯红,或隐青,或瘀斑、瘀点,苔厚腻,或黄腻;脉沉涩或沉弦滑。

治法:益气养血(阴),化痰祛瘀

方剂:养心汤加减。黄芪,党参,茯苓,清半夏,当归(或丹参),川芎,远志,五味子,酸枣仁,生龙牡,甘松。

2、肝肾阴虚

症状:胸膺憋闷疼痛,背酸痛,善太息,心烦易怒,心悸,失眠,易惊恐,手足心热或潮热,腰膝酸软,舌尖红质暗,苔薄白或薄腻,脉沉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疏肝理气。

方剂:补肾宁心汤加减。熟地,山萸肉,珍珠母,代赭石,龟板,生百合,炒枣仁,远志,丹参,仙灵脾,青皮。

3、气血两虚、肝气郁结

症状:胸膺憋闷疼痛,胁胀,疲乏,心悸,失眠,头晕,健忘,易惊,善太息,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女子经少色淡或淋漓不断,舌质淡苔白,弦细弱。

治法:健脾养血,疏肝解郁。

方剂: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川芎、薄荷,茯苓,白术,甘草。

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

四、难点分析

心脏神经症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甲亢、病毒性心肌炎等病,或在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或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并存。本病虽不影响寿命,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临床本病的发生率,与患者性格、经济状况、社会因素及文化教育也有一定关系,精神刺激及高度紧张可诱发本病,这说明精神因素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肝气郁滞,气机不利是本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心脏神经症的发病多为绝经前后女性,因焦虑抑郁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病情容易反复。

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取对症疗法,应用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及维生素类,价格昂贵,远期效果并不理想,还容易引起一些副作用,因此现在大多数人都采取心理疗法和中药治疗,取的了较大的进展。本专科在本病的治疗上尊《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之旨,提出了现代人心脏神经症以“五脏论治”立论,以标本同治之法确立相应治则,同时注重精神的调养,进行心理疏导,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心脏神经症中的作用,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继续开展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优化方案。

主要是侧重中医药疗效研究,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和优化方案。

2、挖掘整理传统理论、创新理论和治疗方法,优化治疗方案,在重点专科专病协作组内开展临床验证研究。

3.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通过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索"伏邪内藏”,“毒损络脉"的发病规律,应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手段,提高疗效。

五、疗效评析

心脏神经症既往治疗以口服谷维素、安定等药物为主,有时并用β-受体阻滞剂或抗抑郁、抗焦虑药,但疗效并不理想。因其为一组综合症状,而目前西药制剂中缺乏一种多受体、多作用位点的药物。在治疗其中某一症状的同时因药物的副反应可能会加重另一症状,如安定治疗可能解决患者睡眠障碍,但对头晕、乏力等症状无效甚至可能加重。

心脏神经症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范畴。病机多为心胆经郁热,胆热烦扰心窍,致使心神不宁。临床归纳主要有气血(阴)两虚、痰瘀阻络,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肝气郁结,痰热扰心四种证候,通过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化痰祛瘀、清热豁痰等方法,收到满意疗效。

从前期临床观察验证,中药辨证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对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有提高作用,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有调节作用。专科研究为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

六、2012年怔忡(心血管神经症)诊疗方案优化说明


本专科根据在临床的多年验证,在原有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将怔忡证型修正为气血(阴)两虚、痰瘀阻络,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肝气郁结三型,其中气血(阴)两虚、痰瘀阻络证型中增加了权变法,偏于痰热者,症见心烦,失眠,痰多,胸闷,头晕目眩,发热气粗,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化痰清热,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茯苓,清半夏,枳实,竹茹,陈皮,酸枣仁、远志。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蔡绍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3)2~5条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寒邪袭表,无论有没有发热,一定会先出现恶寒、体痛、呕逆、脉浮紧四证并列。寒邪袭表,正气与邪交战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所以一旦得伤寒,未必会马上发热,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表现。仲景通过此条和上一条告诉我们伤寒病传变的时间规律。

  • 伤寒论全解1阴阳大论 韦秋凤

    在写《伤寒论》之前,先论阴阳气血津液。阴虚了敛阳的能力下降、平衡代谢热(散热)的能力下降,出现的热象,此热是虚热。人体就是一个溶液系统,阳气提供能量动力,使人体这个生命机器得以按照其生命的规律运转。坎中之阳是指人体是一个含有阳气的水液系统。

  • 金匮一起读第23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7条 代民涛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楼牡蛎散主之。栝蒌牡蛎散方栝蒌根牡蛎(熬)等分右为细木,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方中恬楼根之热以生津止渴;牡蛎咸寒镇潜,引热下行,使热不上炎,津生热降。如此则津液得生,口渴自解。

  • 金匮一起读第22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6条 代民涛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洗方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本条讲述百合病出现口渴的证治。百合病本无口渴之症,但经一月之久而不愈。

  • 金匮一起读第21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5条 代民涛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百合病没有经过吐、下、汗等误治,证情如第一条所言,就用百合地黄汤治疗。阴复热退,百脉调和,病自可愈。服药后大便呈黑色,为服生地黄汁所致,停药后便会消失。

  • 金匮一起读第20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4条 代民涛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医生如果把百合病的恶闻食臭的症状误认为是宿食停滞而用吐法,不仅会导致心肺之阴愈损,燥热愈增,还伤胃阴扰胃气,所以用百合鸡子汤滋养肺胃,润燥除烦。方中百合养阴清热,鸡子黄滋阴润燥。

  • 金匮一起读第19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3条 代民涛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本条论述百合病误下后的治法。医者若将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口苦、小便赤当作里实热证,误用攻下法,是犯“虚虚”之戒,下后津液更伤,内热加重,并伤胃气,使和降失常。法当养阴清热,降逆和胃,方用滑石代赭汤。

  • 金匮一起读第18天|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2条 代民涛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所以应加强清热养阴之效,用百合知母汤。

  • 金匮一起读第17天|百合狐蜮阴阳毒病篇第1条 代民涛

    百合病多因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由于情志不遂,郁火伤阴而导致的,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因此仲景说“各随证治之”。

  • 金匮一起读第15天|痉湿暍病篇第26条 代民涛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外,还可见心烦、气喘、小便黄、口舌干燥、倦怠少气、脉虚等暑伤气津的症状。诸药同用,共奏清热祛暑,益气生津之功。

相关方剂文章

  • 《男女肾虚不孕参考论谈(很有意义)》2020*11*06 林文强

    对于肾虚不孕的选方,很有参考意义。加减法:男子不育可加枸杞子60g,胡桃肉60g,鹿角胶60g,山萸肉60g,巴戟60g,山药60g。药物组成:白术30g,巴戟30g,人参10g,杜仲10g,菟丝子10g,山药10g,芡实10g,肉桂6g,附子6g,补骨脂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