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

2023.08.05 585阅读 评论数 0 3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应归属于 “痹证” 范畴,又称为 “顽痹”“骨痹’“风湿”“鹤膝风” 等。“痹证” 最早见于《素问·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提出痹证为行痹、痛痹、着痹三者合称。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载:“凡肘膝肿痛,臂胻细小者,名为鹤膝风,以其象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只以两膝肿大,腿枯细,不能屈伸,俗又谓之鼓槌风”,首次提出了 “鹤膝风” 的病名。中医认为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等实邪稽留于肢体筋脉、关节,痹阻气血、经络,不通则痛。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正气亏虚为其本,邪气稽留为其标。本病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但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人体正气不足,气血两虚,感受风寒湿之邪等,留存于经络关节,使人体气血不通,病邪胶结缠绵于关节,导致关节变形、肿大。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肌肉、筋脉、关节,致使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为本病。病久损伤肝肾,后期则以正气亏虚为主,提倡 “以补为通”,治疗以培补肝肾兼以疏筋止痛。总之,本病以正虚为本,正虚贯穿着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治疗上以扶正为先,正气充足才能祛邪有力,病邪难犯。常见病因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而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基本归结为以下几类:(1)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家族史,据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的遗传因素占50% ~6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亲属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高1.5 倍。(2)感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中,一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诱因,长期存在于人体,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诱发机体产生免疫病理损伤,引发慢性滑膜炎,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 病毒、结核杆菌等。(3)性激素: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2 ~3 倍,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有关。而且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孕期病情较轻,分娩1 个月后病情开始加重,提示孕激素或雌- 孕激素下降与本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4)其他因素:受寒、长期吸烟饮酒、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均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产后恶露不净吃什么 谢江强

    大枣、板栗洗净,和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至粥熟,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适用于产后瘀血作痛、恶露不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净。将前2味药捣碎,与红糖、大枣一同放入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滤去药渣即成。

  • 产后恶露不下 谢江强

    三产后恶露不下胎儿娩出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称为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更为严重的症状,应及时调治。症状本病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症状如下:血虚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 谢江强

    将红参、黄豆放入煲中,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油爆香猪蹄和生姜,放入锅内,加入其余用料及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猪蹄酥烂,加精盐调味。饮汤吃枸杞子、黑豆,每天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产后出血。

  • 骨质疏松症 谢江强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瘀血痹阻型主症:疼痛日久,患处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且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暗瘀色。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中的骨痹、痛痹等范畴。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应归属于“痹证”范畴,又称为“顽痹”“骨痹’“风湿”“鹤膝风”等。“痹证”最早见于《素问·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提出痹证为行痹、痛痹、着痹三者合称。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长期泄泻医案 韦麟

    效不更方,继进十二剂后,泄泻渐止。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善后处理,病获痊愈。后随访未见复发。故余在王清任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肾泄的启发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来治疗本例泄泻,而使瘀血去,阳气复,脾肾健,泄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