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第28条刍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白术 三两 茯苓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这个条文在“去桂”还是“去芍”上有很大争议!各有各的道理,而我们知道我们学习中医,向古今名家学习确实是一种捷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搬抄模仿,如果是那样,你即使学的再好也只能说是模仿,永远都不会有所超越,何况每个人在研究经方时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我觉得要想真的不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先建立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基本理解,哪怕你的理解是荒谬的,只要有自己的理解就是好的,再通过看书、临床不断修正、体会,如此反复琢磨研究一定有非常好的提高!
我先探讨自己对这个条文的理解:首先既然一开始医生就选用服了“桂枝汤”作为治疗方,说明该患者应该是符合“太阳中风证”的大部分表现,而患者服用“桂枝汤”一段时间后症状可能改善并不理想,反而可能出现了类似便秘的症状(太阳汗出不彻,因转属阳明),所以医生又果断的用了“下法”,患者服药后症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乍眼一看,患者从“有汗”变成了“无汗”,而又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却又说明此时患者表证似乎没有完全解决掉,这个时候按照仲景“表证未罢仍图解表证未罢仍图解表”治疗原则或者应该仍从表解,而患者与此同时又存在“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症状,我们说“无汗”而且“小便不利”,“汗”和“小便”这两个“津液”的运行通路都不见“津液”流通,一方面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此时患者“津液”已经亏损到极致了(可参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或者是“津液”在体内发生了异常的阻塞,此时患者症状又表现为“心下满、微痛”,由此可以推断符合我们之前的第二种推断,此时体内的“津液”应该有了郁塞,所以“心下”才会“满”且“微痛”的症状!
根据上述的推断后,我们知道此时的主要矛盾在于“水郁”,只要把“水”通开,水(津液)能后正常流动,那么患者就可以自然而然“出汗”、“小便”,只有“阴阳自和”了,病才能得解!
因为是水饮郁结,所以在药证对照上加具有利水化饮的“茯苓、白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在“去桂还是留桂”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此时的主要矛盾在于这个“水郁”,把“水”通开,自然就“表解里和”后出汗、小便利,因为“桂枝”具“外散”、“趋表”的“药势”,似乎与“通利水饮从小便出”(煎煮法后言“小便利则愈”)的大原则有着相悖,所以可以“去桂”,因为“桂枝”温通可以化饮,这与此时的治疗原则似乎也并没有大方向的相背,所以也可以“留桂”,但是笔者认为即使“留桂”,桂枝也要减量,因为要和白术茯苓共用后产生“向下通利”的“药势”,所以绝对不能让桂枝的“辛散”影响了这一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水”从小便出!
《本经》言“白芍”有“逐血痹,利小便”的作用,所以配合白术、茯苓可以使水饮从小便出,所以这里用白芍是没任何问题的,至于有人说其酸寒敛阴与方证不符合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至于“去桂留桂,去芍留芍”更要结合患者实际“脉证”后随证加减,我们学习仲景,也更要尊重临床!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脖颈湿疹一周,中药五天肤如常 李娟
2024.8.27患者微信联系,说脖颈处湿疹又痒又扎,有什么好办法没?去医院拿西药内服加外涂,效不佳。2024.8.28患者来诊,颈部较前一天红疹甚5天,加重2天。略肿,面积大,脖颈不敢扭转,说一动就痒的厉害,我的同事们见了都说:咋过敏这么严重呢。遂依消风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卯时(大肠经当令) 张训景
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大肠经最旺,是手阳明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手阳明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一)高血压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高血压波动症。某君男年过半百,去年底来善持堂就诊,主诉眠不安五年近二年来加重,入睡虽快但有早醒,早则子时,晚则寅时,复难再睡。善持堂认为,某君血压升高无家族史多因长期不寐所致,应按高血压波动症来治疗。 -
疑难杂症之痹症、月经不调案 张宝华
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卵巢囊肿,新冠感染等病病史。月经稀发数载,赖激素方可有信,不则杳无音讯,西学断为卵巢囊肿,属中之闭经。 -
因时泡脚 谢江强
因时泡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因此,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界保持着动态平衡。上午,人体阳气初生,而阴气收藏,此时泡脚能起到兴阳醒神的作用。 -
长高(陈医生) 陈鹏
长不高的原因有两种中央因素:大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太少太低了地方因素:乱吃零食冷饮,或者是脾胃功能不好,或是是小的时候用激素抗生素用多了导致的。。 -
六经辨证—太阳病2太阳腑证 张训景
I太阳之经、腑、气一、太阳之经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低腰,络肾属膀胱。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 -
经方实验录之高血压,颈椎病,失眠 张宝华
郭某某,女,52岁。现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思睡10天。多年劳损,颈椎做病乃是旧疾,津血路阻于痰湿血淤,不能上承则经脉失养,不痛则通,不荣亦可痛。药后反馈:血压略降,头晕思睡减,嘱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首诊方茯苓20克。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柏叶汤3剂治愈咳血医案 张训景
樊*,女,57岁,2024.01.08就诊主诉:咳嗽、咳痰伴咳血10天。感冒后失声,伴有咳血,为血块,褐色。7剂后咳血未再出现,咳嗽基本消失。《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中医讲“血无止法”。柏叶汤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方法 陈鹏
文/陈鹏蝎子蜈蚣天麻醋鳖甲各100克加天名精十克打粉。。每天晚上五克。开水冲服。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已解,咳而身热,胸满或痛,大便干者,大柴胡汤与之。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大枣枳实(四枚炙)芍药(三两)大黄(二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 夏耀飞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胡某某,女,7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罗堡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结果:2023年8月13日电话随访,服用上方3付后肿胀明显减轻。
-
修行(陈鹏医生) 陈鹏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葛根汤 张宝华
此外,葛根汤还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本经》没有白芍,《本经》的芍药是赤芍
多谢评论!
不客气,我也向老师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