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节 | 浅谈升陷汤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名方,临床应用频率非常高,尤其在心肺疾病中。
原文:“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原方:生箭芪(六钱) 知母(三钱) 柴胡(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五分) 升麻(一钱)
以前,跟诊曲卓峰老师,他说升陷汤是治疗宗气下陷的方,当时临床少,不是太理解。后来这两年,接触了大量新冠阳后气短,胸闷的患者,自述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舒服,西医检查,大部分心脏供血不足或者冠心病,用了不少补气养血通脉药,效果不佳,后来思索,这不就是宗气不足吗?恍然大悟。
原文“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此“大气”即为宗气。《灵枢·邪客》:“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又称“大气”“动气”。
曾治一老人,某男,76岁,平时没有不适,一到农忙季节,一干活就没劲,自觉上不来气,喘的厉害,到处看,都说是心脏供血不足,查舌淡中间稍裂纹,两寸脉无力,关尺脉可,小便频,大便调,纳眠可。
诊断宗气不足,处方:
黄芪20,升麻5,柴胡5,桔梗5,知母9,红景天20,补骨脂9
7剂水煎日一剂,一周后带老伴来看病,连连称赞,说自己吃了药立马有劲了,所以带老伴也来看看。
升陷汤症,大多以气短,气不够用,稍微活动就喘或者干咳为表现,老年人多见,其实就是胸中宗气下陷,用升陷汤升提宗气则安。
需注意的是,此方治疗单纯的虚证,两寸脉弱,不能夹痰饮气滞瘀血等,如果是痰饮引起的短气,可用金匮要略的茯苓杏仁甘草汤,气滞引起的用橘枳姜汤,瘀血引起的用血府逐瘀汤。再是此方属升提之方,不宜久用,若久用,需加补肾填精之药。
I更多活动文章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失眠常用中成药 张彩燕
失眠已经是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疾病了,接诊的失眠患者上到90多岁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学生,但是明显女性多于男性,45-60岁之间女性比例多。诊对失眠,除了中药之外,以下是治疗失眠有效的中成药,可根据症状,辨证使用。 -
国医节 | 浅谈升陷汤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张彩燕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名方,临床应用频率非常高,尤其在心肺疾病中。升陷汤症,大多以气短,气不够用,稍微活动就喘或者干咳为表现,老年人多见,其实就是胸中宗气下陷,用升陷汤升提宗气则安。再是此方属升提之方,不宜久用,若久用,需加补肾填精之药。 -
育儿强迫症之穿衣强迫症 谢江强
但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穿衣似乎有普遍的强迫症,总觉得孩子会冻着,认为衣服穿的越多越好。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穿得太多,最严重的就是捂热综合征。 -
咽喉疼痛兼心烦不寐医案一则 高颖
因咽痛一周前来就诊。患者咽痛、咽部充血,是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邪正交争于咽喉所致。心主神明,热邪扰心,神明失于安宁,遂致心烦不寐。 -
孩子便血有哪些问题 谢江强
以前还遇到过几个做了腹部手术的新生儿,家长在家发现孩子吃奶不太好,大便有点血丝来到医院,看起来和普通的肠炎没多少区别,拍了片子做了超声都没什么异常,但职业的警惕性还是让孩子留院观察,结果留院当天孩子病情就迅速恶化,再拍片就证实为坏死性肠炎。 -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二) 张宝华
由此可见桂枝汤是一个平稳的方药,伤津液相对于其他的解表药,如麻黄汤来说,轻的很。下也伤津液嘛,津液有伤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汤。指两次;第二次。如果吃完桂枝汤而大汗出之后,不出汗了,无汗了,变成形如疟疾的情形了,一天两次发寒热。定时发热,这是桂枝汤证。 -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案 张训景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茵陈30g,炒栀子10g,大黄3g,蜜麻黄6g,连翘10g,赤小豆10g,蜜桑白皮10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黄柏6g,茯苓15g,地肤子15g麸炒白术10g炒苦杏 -
中药配合中医特色理疗治疗泄泻案 张训景
《素问,举痛论篇》因:“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就该患者来说,患者平素脾气急躁,情志失宜,确诊为泄灣病后,考虑其证型当从肝郁脾虚来思考。 -
穴位贴敷异常情况及处理 谢江强
穴位贴敷是比较安全的外治方法,但因使用不当、个人体质、皮肤敏感程度不同等情况,进行穴位贴敷时使用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部分属于正常反应,无需特殊处理,部分则属于异常情况,需要对症进行处理。 -
失眠治疗案例 王井清
患者自诉2年前起出现失眠,于院外治疗未见改善。辨证调整1.太阳表虚:头颈部汗出减少,营卫失调状况改善,但仍未完全恢复。用药调整:桂枝减为12g,因表虚症状减轻,减少解肌之力。苦杏仁6g,降气润肠维持。另加党参15g,增强补脾益气之力,促进脾阳恢复。
最新文章
-
一剂见效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案 宗琪
9月2日予以续方4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笔者考虑,此为典型的胃心病的状态,脉有力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无力用人参汤,患者脉有力,故选前方。
-
中医膏滋预防秋燥 崔国宁
中医膏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预防秋燥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膏滋,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的共同之处就是二者在治疗上都是“刺期门”,不同之处是前者根据症状被称为“纵”,而后者则被称为“横”!因为二者的关键之处均在“肝”(胆),所以在治疗治疗上都用“刺期门”来调解脏腑之间关系,由此可见体会仲景思想!
-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医案 张训景
中医诊断为“鼻鼽”,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治疗鼻的病变时往往从肺入手。所以说,过敏性鼻炎从西医角度讲可以解释为免疫力低下所致。本医案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加石膏合黄连、吴茱萸加减以标本兼治,从而使鼻炎不再复发。
-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 谢江强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医学三字经》里有一章讲的是小儿疾病,原文如下:小儿病,多伤寒。《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认为,孩子在患外感的时候,只要抓住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就可以了;对于小儿的内伤证,只要抓住足太阴脾经的问题就行。
-
脑梗后遗症 段昌海
脑梗塞后遗症近10年未愈,刻下症,右脚踝关节微肿,关节僵硬,脚内翻,脚底感觉厚重麻木,整个左侧麻木,面部下垂,吃饭饮水容易呛咳。血压170/105mmhg,心率102bpm怕风,阴雨天加重病情。历经近2月古典传统针灸隔日1次,配合中药治疗,血压129/87
-
抽动症 陈鹏
四联方案♟强迫训练:每天靠墙站立五分钟♟感统训练:每天数大米150粒♟药物治疗:中药不严重的时候,早苏仁2勺/晚龙生2勺♟忌口:吃任何东西超过37度
-
葛洪:炼丹著述的中医传奇 谢江强
炼丹术在葛洪的手中得以发扬光大,他对此道的精深理解,使得他在当时的医药界声名鹊起。然而,葛洪并未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葛洪,这位晋代的中医传奇,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精神。
-
夏日手札 张宝华
之述,足征其为病邪性属阳。可见暑邪热盛则易伤害肺气而现诸多关乎肺之症状。暑邪为“六淫”、“六邪”之一,其发病在夏暑季节,夏至后毗邻小暑、大暑二气,此正值暑热之时。《内经》以夏至日为界划分温病与暑病。如《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
写在人生漫漫中 张宝华
最好的你永远是当下的你,昨日再明媚的春光也是逝去的青春,明天再丰硕的果实也是未成的华年,只有今天,无论风雨行进,还是漫步风花,都是你灵肉的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