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解十五
人的生命活动由操作系统−神经电化学信息操纵系统+ATP能量代谢系统组成。此条是风邪太重,闭塞了神经电化学信息系统通路,导致神经中枢的抗病免疫信息无法支配表部免疫活动,因此要先针刺风池、风府穴来打通信息通路,再给桂枝汤,桂枝汤的功效才能在中枢神经的协调下解表。桂枝汤可以把气血调到表,表的气血增加神经系统不配合不打开毛孔,解不了表而充斥在表,因此烦。针这种异物扎进人体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强烈反应而起到疏通的作用。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此条的脉洪大应该是有误,洪脉是有力而大的脉,为实脉。桂枝汤的脉是虚的,浮、缓、阳浮阴弱是其特点。所以此条应当是服桂枝汤后,发汗不当,让汗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为何发汗如水流漓会让病不除?因为卫气相当于免疫细胞,要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中发挥作用,如水流漓津液必伤,致内环境失调,无法发挥抗邪作用。此逻辑也证明了下条病邪向阳明白虎人参汤证递进的机理。脉洪大应当是脉浮大,是浮大而不足,即芤脉,过度发汗津液虚所致。还是用桂枝汤,补虚,调和营卫加发汗得当。过度发汗后,出现另一种形似疟的变证,这是因为虚了,寒邪侵袭,表凑理被束缚闭塞,风、寒邪滞留不去,卫气时不时抗争,而出现久不久又发热如疟疾发作的规律一样。为什么会如此,邪气比较轻微,经过卫气抗邪会变得衰弱,但因为表凑理闭寒邪除不干净,邪气轻微了,卫气认为邪已除净,姑息之,邪气趁姑息的窗口期又发展壮大,大到一定程度又引起卫气的攻击,如此反复,造成形似疟的出现。用两分桂枝汤补虚,一分麻黄汤开表。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
此条是服桂枝汤后发汗不当的又一种传变,病邪传入阳明。脉洪大为实脉,同时也证明病人的阳气充沛。阳气充沛不等于免疫的功能佳。发汗如水流漓,表的免疫功能失调,邪气盛传入阳明,为什么是传入阳明?因为汗如水流伤的是阴,正气也应当有属性,正气=卫阳+卫阴。(笔者首提),此病人阳气足,但阴不足,因此传的是阳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熵增定律与量子纠缠的奇妙关联 崔国宁
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是两个引人深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熵增定律主要关注宏观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而量子纠缠则侧重于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然而,要明确指出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定量的数学联系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
熵增定律与读书的深度关联 崔国宁
在探讨熵增定律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熵增定律的内涵。从本质上看,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与熵增定律不断抗争的过程。总之,熵增定律揭示了事物自然趋向混乱和无序的趋势,而读书则是我们对抗这种趋势的有力武器。 -
量子纠缠与中医阴阳关系的探讨 崔国宁
动态平衡在量子纠缠系统中,粒子的状态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动态调整之中。 -
茶叶与食材的美妙交融 崔国宁
红茶的醇厚口感与玫瑰花的香甜气息完美融合,茶汤色泽红润,香气四溢。入口后,绿茶的清新与茉莉花的芬芳相互交融,口感醇厚回甘。 -
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 崔国宁
##五、量子纠缠与肺癌精神治疗的理论联系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参加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精神治疗课程。 -
桂枝汤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总之,桂枝汤的用法变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表现及脉象等进行灵活加减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治疗反酸烧心中药有奇效 王振刚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按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 -
浅析百合病 代民涛
百合病是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本病可见于当现代的癔病,神经官能病等。但由于各自医家认识的不同,对百合病的命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原因所致的百合病和不同体质的患者所患的百合病,其症候互有差别,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
虚劳病的认识感悟 代民涛
虚劳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虚劳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虚劳病时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合并出现,日久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会引起人体元气亏损,影响人的五脏六腑功能,而出现多种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注意避免患虚劳病或者减轻病症。 -
感冒的辩证论治 丁微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
伤寒论全解二十七 韦秋凤
此条表未解也,充了,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的原因,因表未解。外感发热病人,无论太阳中风还是伤寒,因为表受病,津液气血涌向表为主,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多伴有两天以上不大便,或大便干而困难,往往容易给医者造成误解,认为有阳明病在,急着用下法。
相关医书文章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