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二条(二)

2024.12.08 551阅读 评论数 0 8
二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样的太阳病证。假如它又“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叫作中风。

“发热”,这个发热他是伴随着恶寒的,也就是恶寒发热,且还恶风,恶风重于恶寒。那么中风是恶风、恶寒发热的,太阳病嘛!第三条说,“必恶寒”,一定是怕冷的,恶寒是表证的一个特征。

“脉缓”,咱们先生这个脉有他自己的一套理法,和后世医家的脉法有同有异,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大家呢可以慢慢去体会。缓脉和紧脉是相对应的,这体现了脉力的度。第三条要说“伤寒证”,那个的脉是“阴阳俱紧者”,太阳病的伤寒证,它是无汗,一点汗也出,正邪相争的相当的激烈,这是势均力敌了,血脉充盛,脉应就是紧,你一切就切到了,脉很有力,紧紧的,就像摸到了转索的绳子一般那样的有力。那么缓呢?他这个是汗出了,汗出来了,水分有所丧失了,津液相对的就不足了,这个血脉也没之前充盛了,你切脉就没那个力度了,如松弛的绳索。那么太阳病是表证,脉浮为其应,下面还要讲伤寒,伤寒证,这条就是中风证,这个脉是浮缓的脉应,因前面说了太阳病,先生已经提纲挈领的提出来了,因此呢,他就不再说了,咱们这个书后面这样的形式有的是,慢慢你就习服了,所以本条说的“脉浮者”,就含着第一条的“脉浮,”因此呢,他的整个意思就是脉浮缓。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补髓丹 潘洪波

    补髓丹,出自《百一选方》,由杜仲、补骨脂、鹿茸、没药简单四味药组成,取肾主骨生髓之意。它可助杜仲补骨脂更好发挥功效,补精益血生髓,壮腰健骨止疼痛。

  •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 谢江强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足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内不宜做足部按摩。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后,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以上人群并不是绝对禁用足部按摩,在某些阶段,有些疾病患者仍可运用正确的方法治疗。

  • 如山的沉默 陈鹏

    如山的沉默文/陈鹏2024.6.16月光下的蜘蛛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见证了一辈辈人的悲欢一条弯弯的小河在山脚下环绕那一个粗瓷的大碗从爷爷手中传到父亲手中传下来的还有如山的重担以及责任童年是灰色的饥饿的童年转眼我也白发苍苍空花觅生蒂阳焰何处寻麦堆在麦仓里牛在牛

  • 糖尿病 潘洪波

    治愈糖尿病患者甚多。不仅对早期糖尿病有效,而对于伴有并发症者疗效更加明显。发现糖尿病5年,长期服用降糖药物,血糖一直不稳定,并逐渐出现身疲乏力、手足麻木、视力明显下降等症状,用中西医治疗,疗效都不明显。又治一母女同患糖尿病者。

  • 老年痴呆的预防 谢江强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西医认为主要是由于大脑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而肾是主生髓的,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则导致髓海空虚,髓减脑消,导致神机失用而成老年痴呆。

  • 焦虑抑郁患者的疼痛问题不容易解决,患者家属能起关键作用 于军

    女,71岁,4月12日首诊的主诉是:“右侧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疼痛6周”。患者疼痛剧烈,口服止痛药效果不好,因既往就有焦虑、失眠,得带状疱疹后就更严重了。三诊时患者说疼痛范围小点了,颞侧不太疼了。所以,在治疗焦虑抑郁患者的疼痛问题时,患者家属能起关键作用。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发热病和眼睛疼痛 王冠晶

    2022.7.2患者覃某,男,8岁,发热第二天,无怕冷怕风,咽喉红肿,干咳,舌苔为郁热象。一周后因工作应酬加疲劳又复发,眼睛疼痛肿胀伴瘙痒,以:酒大黄6酒黄芩6黄连6当归头20夏枯草15羌活6防风6白芷6柴胡9升麻6(1剂),2日后患者自述已无不适症状,后

  • 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案 张训景

    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行阑尾彩超提示:阑尾炎,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阑尾炎”收入院。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 什么是“灯笼病” 李娟

    唯一不同之处,现在人大都是"灯笼病",一开始我听到这个名字很好奇。慢慢的滋生内热,稍有风吹草动便感冒,也就是所谓的"灯笼病"。现在一旦流感,就是中年老幼皆中招。本是外感,寒久入里化热,内热不清,外寒未除,夹杂肝郁,致病情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