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第29条!
由于历经沧桑变化,《伤寒论》这部书已经并非原著足本,所以有很多疑点值得探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第29条!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9条言: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2025.06.18
李华歆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四条(二)
抵当汤是少腹硬满,说明结的东西坚固,桃核承气汤是急结而已,尚未成坚固之硬满之形态。这个抵当汤主要是为了祛瘀血。水蛭、虻虫这两个药,其作用差不多,二者祛瘀之中兼有解凝的作用。严重的瘀血,得用抵当汤祛除,否者力不迨则病依旧。
2025.06.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三条(二)
病人老是温温欲吐,柴胡证是“心烦喜呕”而不是“温温”。一问病人治疗经过果然是这样,那就是与调胃承气汤微和一下胃气。“与调胃承气汤”,这不止于治病,还是调理胃气,胃逆而不下,调胃承气汤一方面祛热,一方面使胃气不上逆,胃气以降为顺嘛。
2025.06.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三条(一)
一百二十三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病已经入内了,是由于极吐所致。假若要是如此的话,可以“与调胃承气汤”。一般吐下之后,得吃点调胃承气汤,微和一下胃气才能纳食,不然是不行的。
2025.06.0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条
一百二十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那么太阳病,吐,也可造成问题,最常见是下面两条。阳明病的外证就是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2025.06.07
张宝华
诊余杂谈:甲流和新冠,一样吗?在我看来是一样的。——附治疗案
近两天大便一天一次,泥状。
毒药
调胃承气汤
新加香薷饮
三仁汤
藿香
厚朴
金银花
玄参
香薷
白扁豆
连翘
桔梗
生大黄
芒硝
炙甘草
甜叶菊
泡泡
断续
黄芩
瓜蒌皮
郁金
枇杷叶
荆芥
枳壳
苦杏仁
白豆蔻
薏苡仁
滑石
通草
淡竹叶
2025.05.18
马钟涛
伤寒论第一百零六条(二)
“其人如狂”,“如狂”这人精神上失常,像疯狂似的,神志方面不正常了。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就是调胃承气汤证,内有瘀血,气上冲,其人如狂者,或者少腹急结,这都是桃核承气汤的症状,这样子就可以用了。“其人如狂”在瘀血证里头,尤其是急性发作的时候最多。
2025.05.11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零五条(二)
上面这两条都是大夫观其脉证后,不知道知犯何逆,误用了巴豆剂,这是非法治疗。这个热结于里用寒性的泻下剂是毋庸置疑的了,所以巴豆这类丸药是吃不得的。上一条先生说少阳阳明并病吃这个巴豆剂不行,就是真正的里实、承气汤证,吃巴豆剂也是不行。
2025.05.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零五条(一)
一百零五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当以汤下之”,当下这个病理状态下,应该用承气汤处理。人的体液越来越丧失,一方面汗出,另一方面小便数,所以辨证为阳明病。
2025.05.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六条(一)
五十六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这个“头痛有热”是表里共有的病,太阳病有头痛发热,阳明病也有头痛发热。
2025.05.02
张宝华
从"六腑以通为用"悟仲景承气法之妙
《内经》"六腑以通为用"六字,道尽阳明病机精髓。张仲景立三承气汤,非为攻下而攻下,实乃重建六腑"通降"之常。此等发现恰与"六腑以通为用"古训暗合——通降不止于物理排空,更是微生态与免疫的重建。此等化裁,皆本"六腑以通为用"而超越六腑。
2025.04.17
刘颖
伤寒论第三十条(三)
先生说“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吃完甘草干姜汤后,再吃芍药甘草汤,吃过这个药后,“尔”是这;那;这样,“尔乃”,这才,于是,就是不久小腿就能伸了,小腿活动就自如了。那么“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后,这些症状都好了。“故知病可愈”。
2025.03.05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八)
脚、下肢法软而无力,经常用这个芍药甘草汤治疗。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甘草这个药对胃是有好处的。
2025.02.2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一)
二十九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它也不会“小便数”,这些都不是真正伤寒的证侯。那么小便数,它影响自汗出,虽然是伤寒,由于小便数,他也汗出。
2025.02.20
张宝华
伤寒论第105条!
——高尔基1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1SPRING2024条文说的是一个患者起初也是得了“伤寒”,而且病情已经迁延了相当一段时间,这里的“十三日”同样是约数,并不是特定的!
2024.12.06
李华歆
临证丨长期哺乳致头晕头痛案
本案并未以头晕头痛的部位为依据辨证,更注重患者个人基本情况。乳汁乃母体气血化生,长期哺乳精血耗伤,以八珍汤补气血为要务;《医宗金鉴》产后门:产后头痛面黄白,无表无里血虚疼……二诊时停止服用布洛芬,睡眠也好转,遂守方。
八珍汤
理中汤
桂枝汤
党参
炒白术
白茯苓
熟地
当归
白芍
桂枝
柏子
泽泻
川芎
干姜
炙甘草
玫瑰花
藿香
炙黄芪
天麻
香附
百合
麻黄汤
小青龙汤
白虎汤
调胃承气汤
柴胡
泽泻汤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医宗金鉴
2024.11.27
翟争
伤寒论第九十四条(三)
要不能说是招摇撞骗,但岂不是占巧取奇,广而告之就是个噱头,迎合这个大众的心理,我这水平肯定有限了,这个能四诊合参后能把病,给人家解决一些痛苦就难能可贵了,这三根手指头我是用来帮助诊断的,可真没达到那指下心明的境界。那么这一段就是解释前一段。
2024.11.2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九十四条(一)
九十四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那么先生还是怕我们不能通透这个道理,因此呢,这个九十四条就接着上面继续说。“振栗”是打寒战,这个“振栗汗出”就是战汗,它是一种瞑眩状态。
2024.11.21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一条(三)
很快有转变,目前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来治疗,因此这样的情景你就一副一副开药比较合理,我是这么认为的,然后就动态的观察,随其变而定,你看咱们这条不就是这个样子嘛!那么这条他还有“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的下半段,看看,不一样了吧!
2024.11.04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条(五)
甘草缓和药力,叫调胃承气汤。里实证,发潮热,热得厉害,大便不通,用调胃承气汤调和其胃气是没问题的。也就是说,临证时你看他实际情况,有相应的症候,根据他的症状,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皆有可用之机。
2024.11.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条(四)
调胃承气汤共计三味药:大黄、芒硝、甘草,它是泻下的方。调胃承气汤是调和胃气的,它泻下力量有两下子的,有力量。大黄苦寒泻下,它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动力加强了,肠道蠕动的快,推动大便向下走。
2024.11.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条(三)
调理胃的方法那多了,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与调胃承气汤”。虽说“与”之,但临证上这样的占比也不少,用调胃承气汤的机会还是多,“与调胃承气汤”,有用它的机会。
2024.11.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条(二)
得调和胃气,可以给与调胃承气汤。病变为虚寒的,先生在上面举了两个例子,芍药甘草加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病变为实的,这个调胃承气汤则是。因此调胃承气汤你不能见到“不恶寒但热”就给人家用吧!
2024.11.0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条(一)
第七十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就是一点也不恶寒,“但热”,是反恶热,那么这个得好好查证了,这是实,就是胃家实的那个实,后面咱们的阳明篇就有了,这是阳明病的一个形式。那么这个太阳伤寒表阳证,非法治疗后可转成虚寒证,他也可以转成实热证。
2024.11.0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之我见(四)
你看这个阳明病是法多汗的,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不就是阳热微结的嘛!它自然就会成阳明热结,那么就得通大便,泻下这个大便硬,热结就去除了,身体才能恢复健康。
2024.10.16
张宝华
关于矢气的浅论
近来诊治了些患者都有些有趣的现象故稍微总结一下几个患者证型不同症状不同但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出现了矢气重的现象故分析讨论如下:第一个患者女性怕冷畏寒四肢小腹最重小便频数纳差不能食冷便秘辨证为脾肾阳虚给予大量温阳药附子补骨脂巴戟天等服药后有肠鸣矢气重后第二诊三诊
2024.08.08
曹雪盼
调胃承气汤之皮病妙用
此类面部红斑乃腑气不通,阳明胃热上熏头面所为,予以调胃承气汤可通腑下热,效如桴鼓。调胃承气汤应用皮病红斑特点:面部现红斑,或现红斑疹、细小丘疹。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
2024.06.24
张宝华
糖尿病
治愈糖尿病患者甚多。不仅对早期糖尿病有效,而对于伴有并发症者疗效更加明显。发现糖尿病5年,长期服用降糖药物,血糖一直不稳定,并逐渐出现身疲乏力、手足麻木、视力明显下降等症状,用中西医治疗,疗效都不明显。又治一母女同患糖尿病者。
生津
玉液汤
山药
黄芪
知母
内金
葛根
五味子
花粉
五味
小便
玉液
白虎加人参汤
调胃承气汤
肾气丸
白虎
人参汤
伤寒论
升陷汤
八味丸
生地黄
熟地
肉桂
茯苓
泽泻
桂枝
干姜
白术
四君子汤
二妙散
2024.06.14
潘洪波
伤寒论第93-94条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2024.06.08
李华歆
调胃承气汤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主之。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024.06.06
李华歆
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为一种高发病、高临床治愈率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式。第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但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我的所阅处尚未得知。
2024.05.29
张宝华
条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调胃承气汤》!(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
2024.05.16
李华歆
《伤寒论》经方之男人的“痛”
丁某,男,35岁。随年龄增长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性生活后少腹胀痛,同时勃起障碍2年余。病情出现反复,复诊嘱其服药期间禁欲。《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2024.03.17
郭文龙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附方《千金翼》小承气汤。
2024.01.03
李华歆
现代视角下的调胃承气汤
概述调胃承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肠胃不和、大便燥结等症状。下面将对调胃承气汤的组方、用法、功效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调胃承气汤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2023.12.28
张宝华
调胃承气汤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此处阳明燥热,素有宿食,恐成内实,遂发谵语,先与调胃承气汤清之!不恶寒但热,是为阳明,可先与调胃承气汤清之!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主之。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023.12.01
李华歆
桃核承气汤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2023.12.01
李华歆
四逆汤
关于“四逆汤”的条文非常之多!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重汗之后阳气大伤,复与烧针重伤其表,表里阳俱虚,可与四逆汤温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2023.12.01
李华歆
芍药甘草汤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炙)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2023.11.11
李华歆
肩膀疼、小腿转筋案。3剂愈。
分析:1.患者有明显诱因,中药泡脚后大汗淋漓,津液丧失较多,津液失濡润,故小腿肚子转筋。反馈:患者3剂服完后,小腿转筋消失。肩膀疼也明显缓解。
2023.08.26
李高勤
甘草干姜汤
——波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甘草干姜汤!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甘草干姜汤甘草(炙)四两干姜二两上二味。
2023.08.07
李华歆
大陷胸汤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大陷胸汤”!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023.07.12
李华歆
大黄甘草汤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大黄甘草汤”!《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大黄甘草汤大黄四两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2023.06.29
李华歆
伤寒六经辨证——阳明病
张仲景《伤寒论》将外感辨证分为六经辨证:阳明病概念:《伤寒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
白虎汤
白虎
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汤
人参汤
人参
人参
伤寒贯珠集
大黄甘草汤
茱萸汤
半夏泻心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猪苓散
小便
四逆汤
小半夏汤
小柴胡汤
大半夏汤
茯苓泽泻汤
文蛤汤
半夏干姜散
生姜半夏汤
橘皮竹茹汤
桂枝
调胃承气汤
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柴胡
2023.06.25
张训景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咳余某,男,4岁,因低热、咳嗽6天来诊。
麻杏石甘汤
小便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浙贝母
桑白皮
紫苏子
莱菔子
白皮
茯苓
薏苡仁
小青龙汤
水鸡
解表散
桂枝
白芍
细辛
干姜
制半夏
橘红
五味子
益气丸
细辛散
半夏
调胃承气汤
大黄
玄明粉
炒白术
2023.05.03
李晓华
中医的不同视觉看“精神异常”。
患者,女,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精神异常4天,刻下:烦躁不安,谵语,手足躁扰,无发热,无汗,闭目,查体不合作,皮肤干燥,腹满按软,三日不大便、矢气无,小便色深。左脉浮数,右脉浮大上虎口。施以“调胃承气汤”1副,徐徐喂之,半剂后患者大解神安、对答如常!
2022.08.28
郝孝盈
第29条
当然阳明病的自汗出是因为里热蒸腾所致,而这个时候以为是表证用了发汗的方法后导致小便通利,这个时候也出现了跟29条差不多的出汗和小便多的症状,这个时候仲景直接冠名为“津液内竭”,这是很危险的表现!
2022.08.05
李华歆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