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二十篇心得体会
而于当今,若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一般是不建议怀孕的。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桂枝茯苓丸
芎归胶艾汤
附子汤
当归芍药散
当归
苦参丸
干姜人参半夏丸
葵子茯苓散
当归散
白术散
桂枝汤
桂枝
茯苓丸
类聚方
茯苓
甘草
大黄
附子
车前子
茅根
桃核承气汤
温经汤
建殊录
胶艾汤
艾汤
芍药
桃仁
丹皮
川芎
艾叶
2025.06.03
刘仲书
大黄的作用功效及临床应用验案经验总结
二、临床应用验案举隅验案一:阳明腑实证患者:赵某,男,45岁,2023年7月就诊。
将军
神农本草经
解毒
伤寒论
黄连
黄芩
泻心汤
下瘀血汤
桃仁
消石
茵陈蒿汤
大承气汤
芒硝
厚朴
枳实
柴胡
淀粉
白及
三七
党参
黄芪
桃核承气汤
桂枝
丹皮
当归
香附
茵陈
栀子
金钱草
茯苓
2025.05.19
周家霁
小儿疳积的中医治疗及名家医案经验总结
小儿疳积是儿科常见慢性疾病,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腹部膨隆、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特征,多因喂养不当、脾胃受损、积滞内停所致。名家医案:儿科泰斗董廷瑶治一2岁患儿,因添加辅食不当致积滞,症见腹部胀满、拒按,大便3日未行,舌苔黄厚。
面黄肌瘦
小儿药证直诀
保和丸
神曲
山楂
麦芽
莱菔子
陈皮
茯苓
连翘
枳实
大黄
异功散
大青
健脾丸
党参
白术
山药
木香
太子参
谷芽
鸡内金
砂仁
参苓白术散
八珍汤
黄芪
当归
熟地
白芍
炙甘草
2025.05.15
周家霁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
迄于明清,随着伤寒之学大兴,尊张仲景为医圣,视其著作为“医方之经”,导致《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被称为“经方”,意谓“经论方”“经典方”。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经方起源于何时?但是,我们可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某些条文进行探析。
2025.04.02
谢江强
马家湾刘二郎学习《金匮》第十七篇心得体会
呕而肠鸣,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无可非议,但临床中见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却不尽人意。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又引《类聚方广义》小儿呛乳及百日咳,此方加半夏,极效。
吴茱萸汤
半夏泻心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小半夏汤
猪苓散
四逆汤
小柴胡汤
大半夏汤
大黄甘草汤
茯苓泽泻汤
文蛤汤
半夏干姜汤
生姜半夏汤
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
桂枝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桃花汤
白头翁汤
栀子豉汤
通脉四逆汤
紫参汤
诃梨勒散
黄芩汤
藿香
苓桂术甘汤
六君子汤
茱萸汤
吴茱萸
2025.03.16
刘仲书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六篇心得体会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本篇共有条文17条,方6首。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此条余临床中无所心得体会,故不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伤寒论》中有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2025.03.13
刘仲书
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枳术汤三方合用治疗胃脘痛医案一则。
按语本案三方合用,切中病机,疗效显著。在本案中,针对患者寒热错杂之象,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阴阳,恢复气机升降,解决胃脘胀满疼痛等脾胃失和症状。三方合用,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解决寒热错杂、脾胃失和;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消除痰热阻滞;枳术汤行气健脾,改善脾胃气滞。
2025.03.04
高颖
小建中汤合用枳术丸治疗胃脘隐痛医案
治疗上采用小建中汤合用枳术丸的思路。六、按语(一)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之证。
医辨
小建中汤
枳术丸
建中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脾胃论
白术
枳实
荷叶
梧桐子
白汤
枳壳
神曲
山楂
莱菔子
温胃散
莱菔
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半夏
2025.02.21
高颖
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产后复发性口腔溃疡医案
本案中,充分考虑患者产后及哺乳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在甘草泻心汤基础上加味用药,既有效治疗口腔溃疡,又兼顾了乳汁分泌,体现了经方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活性与辨证论治的精髓。
2025.02.21
高颖
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丹参饮三方合用治胃痛胁痛。
此条通过误下后不同转归,对比引出半夏泻心汤证,强调其主治以心下痞满、不痛为特征的寒热错杂证。半夏泻心汤具有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半夏泻心汤
半夏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大枣
炙甘草
柴胡疏肝散
柴胡
香附
川芎
陈皮
枳壳
白芍
甘草
丹参饮
丹参
檀香
砂仁
党参
山楂
泻心汤
伤寒论
柴胡汤
大陷胸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小便
五苓散
大黄
2025.02.20
高颖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妊娠呕吐医案
严重者持续数月,甚至整个孕期都呕吐。
半夏加茯苓汤
四君子汤
生姜
姜半夏
茯苓
党参
白术
甘草
橘皮
鸡内金
黄芪建中汤
黄芪
桂枝
砂仁
红枣
白芍
半夏
茯苓汤
小半夏汤
半夏汤
顺气
五苓散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心典
青竹茹
麦冬
人参
神农本草经
泻心汤
黄连
2025.01.08
张训景
伤寒论三泻心汤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能够调和脾胃的寒热升降,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病情的改善。三泻心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以其独特的组方和卓越的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2025.01.03
高帆
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论”,是中医理论在现代临床中的重要创新与发展。以下将探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辨证施治浊毒论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浊毒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5.01.03
高帆
痛泻要方合五苓散治疗慢性腹泻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此处合用五苓散,乃取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
2024.12.18
高颖
旋覆代赭汤合乌贝散治疗胃痛案
乌贝散乃制酸止痛良方,对于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均可合用。
旋覆花
代赭石
半夏
党参
炙甘草
大枣
生姜
海螵蛸
浙贝母
茯苓
厚朴
苏梗
元胡
枳壳
伤寒论
代赭石汤
旋覆代赭汤
人参
甘草
人参
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胃药
泻心汤
橘皮
橘子
茯苓饮
乌贼骨
半夏厚朴汤
2024.12.17
高颖
胃脘痛伴右下腹疼痛一则
2021.08.12一诊:主诉:间断性胃脘疼痛6月,加重伴右下腹疼痛1天现病史: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胃脘部疼痛,按压及饥饿时疼痛明显,未治疗。上方服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偶有胃脘部及右下腹隐痛,后因高三学习繁忙未再服药。
2024.12.10
甄林强
“口疮胃胀、眠差乏力半月余“案
患者:徐某某性别:男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17日主诉:口疮疼痛,眠不解乏伴胃胀乏力半月余。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2024.12.04
宗琪
临证|饮食无度致脾瘅案
经过四次诊疗服药1月后效果尚可。同时按照黄帝内针针法施针以缓解腰酸痛之症。拟:6月2日方加炒白芍15浙贝母15。
酒酿
半夏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
缩泉丸
二陈汤
制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陈皮
茯神
旋覆花
代赭
鸡内金
火麻仁
酸枣仁
山药
乌药
益智仁
厚朴
半夏
泻心汤
温胆汤
四君子汤
党参
枳壳
白术
2024.11.28
翟争
从验案探讨初次服用中药为何产生惊人效果
此次腰酸最为困扰,所以温补脾肾是此次治疗重点,方仍延用理中汤,加桂附地黄丸,脾肾同补。10月24日患者反馈:服用一顿后,相关症状改善,要求药停后服用膏方继续调补。从未服用过中药的患者,初次服用中药时,辨证无偏差的情况下,效果一般都比较好,甚至于超过医患预期
二陈汤
理中汤
栀子豉汤
制半夏
化橘红
茯神
炙甘草
竹茹
干姜
党参
炒白术
肉苁蓉
续断
柏子仁
酸枣仁
焦栀子
地黄丸
理中丸
附片
桂枝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白茯苓
泽泻
牡丹皮
决明子
山楂
荷叶
栀子
2024.11.25
翟争
“头晕便秘伴入睡困难、口渴尿频多年”案
患者:高某某性别:女年龄:64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8日主诉:头晕伴失眠、便秘、小便勤多年。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小便
柴胡桂枝汤
五苓散
柴胡
清半夏
党参
黄芩
炙甘草
桂枝
赤芍
生姜
杏仁
厚朴
怀牛膝
附片
葛根
大枣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元胡
大黄
桃核承气汤
交泰丸
黄连
肉桂
骨碎补
桃核
芒硝
2024.11.20
宗琪
伤寒论第八十一条
八十一条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病人旧微溏”,他有老毛病,平常就大便溏泄,且是经常性的,“旧”嘛,不是新得的,这样的都是久寒啦!久寒,栀子万万用不得。这一条简单,简单之中有深意,大家可以揣摩揣摩先生的心意。
2024.11.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八十条(一)
八十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伤寒就不能下,这个大夫就离谱了,竟然“大下”,古人大下大概都是巴豆剂,这个巴豆剂古人常用的,究其实为好药。
2024.11.12
张宝华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三篇心得
至于狐惑病,多数医家认为白塞氏病可参考此病治之,因余无临床经验,故不敢妄言。至于阴阳毒,有医家说病因是疫疠之邪,我是赞同的。
百合
百合知母汤
滑石代赭汤
黄汤
百合地黄汤
百合洗方
瓜蒌牡蛎散
百合滑石散
甘草泻心汤
苦参汤
雄黄
赤小豆当归散
升麻鳖甲汤
升麻
鳖甲汤
蜀椒
地黄汤
甘草
解毒
蜂蜜
泻心汤
伤寒论
阴药
鳖甲
2024.11.08
刘仲书
3个治失眠方子,睡不着、睡得浅、睡不安,可用
1、归脾汤这个方所治疗的失眠症状主要是因心脾气血两虚所引起的,如果表现又心虚之症如心悸健忘,或是脾虚之证四肢倦怠乏力、腹胀便溏,或是伴有头晕目眩,就可以选择用归脾汤。
2024.10.31
林庆峰
治疗慢性胃炎验案
张某,男,48岁。因反复胃脘胀痛3年,加重2个月。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经西医治疗后症状反复。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属湿热中阻证。
2024.10.29
吴春水
治疗崩漏经验浅谈
《伤寒论》经方治疗崩漏的经验浅析崩漏,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以其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为主要特征,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经典《伤寒论》中所载经方,以其严谨的配伍和显著的疗效,为治疗崩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伤寒论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茯苓丸
茯苓
桃仁
芍药
活血散
止血汤
鸡冠花
龙芽草
问荆
当归
益母
小蓟
三七
鹿角胶
阿胶
旱莲草
女贞子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熟地
山药
党参
乌贼骨
阿胶
旱莲
枸杞
2024.10.29
高帆
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结节经验浅谈
伤寒论经方治疗肺结节经验浅谈《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记载了众多行之有效的经方,对于现代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何运用《伤寒论》中的经方进行有效治疗,成为许多中医师关注的重点。
2024.10.29
高帆
口臭良方甘露饮
口臭良方甘露饮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而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近年来,我应用该方治疗口臭,同样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对甘露饮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有了一些体会。但是,对于时间较久的口臭症,则非甘露饮不可。
甘露饮
臭秽
本草纲目
枇杷叶
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枳壳
茵陈
石斛
黄芩
甘草
黄连
藿香
甘石
枇杷
清胃散
水石
甘草泻心汤
泻心汤
干姜
大枣
太子参
公英
柴胡
白芍
时方歌括
半夏泻心汤
半夏
2024.09.25
陈锦辉
皮肤泻心汤治验录
皮肤泻心汤治验录(一):多发性毛囊炎治验案患者:陈某伟,男性,16岁,2024年1月20日来诊。采用皮肤泻心汤进行治疗。皮肤泻心汤通过调和心火、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等多方面的作用,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皮肤泻心汤以清热泻火、利湿止痒。
2024.09.25
陈锦辉
皮肤病验方——皮肤泻心汤治皮肤病
皮肤病验方——皮肤泻心汤治皮肤病处方名:皮肤泻心汤。皮肤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机制与调理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密切相关。若有热则皮肤色红,若有湿则皮肤高凸,若有湿热则皮肤高凸且色红,这是阳性皮肤病形成的机理。这就是皮肤泻心汤证的临床特点。
2024.09.25
陈锦辉
痛泻要方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伴腹泄医案
现为求进一步诊治,经门诊收入院。给与“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该方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2024.08.25
张训景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一例
无独有偶,在《卫生室的经方故事第二辑》这本书中,其作者王彦权也有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而导致失眠的案例。归纳临床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有以下几点:1、胃热脾寒的胃肠道疾病,如腹胀,胃痛等。
2024.08.23
黄阁
经方加减治“胃痞眠差火气大”案
患者:车某某性别:女年龄:46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16日主诉:肠胃不好、睡眠差,火气大。
小柴胡汤
生姜泻心汤
柴胡
浮小麦
炙甘草
炒白术
姜半夏
黄芩
黄连
干姜
党参
山楂
内金
甜叶菊
木香
大枣
茯神
夜交藤
生姜
四逆散
半夏泻心汤
白芍
枳壳
肉桂
柏子仁
远志
甘麦大枣汤
交泰丸
半夏
泻心汤
2024.08.07
宗琪
失眠伴胃胀心情不畅3月余,5剂中药大减
患者:吴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20日主诉:睡眠差3月余。
小便
甘草泻心汤
栀子豉汤
柴胡
姜半夏
黄芩
甘草
干姜
黄连
大枣
茯神
夜交藤
龙骨
牡蛎
白术
茯苓
菖蒲
栀子
淡豆豉
绿豆
石膏
清半夏
肉桂
枳壳
薏仁
泻心汤
豉汤
半夏
薏苡仁
半夏秫米汤
2024.08.03
宗琪
经方实验录——满嘴疮痍不忍视,经方七剂归本初
褚某某,男,年三十九。刻下散在口疮侵目,溃处疼痛不已,妨碍食饮,甚是痛楚。是故病苦经年而不得愈也。观其脉证,木土失德,肝脾不和,湿热相杂,先师主以甘草泻心汤,余随其脉证加生石膏观之。足见经方效用多是如此。
2024.07.31
张宝华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活血化瘀篇
因为通窍活血汤的麝香很难取得,少腹部疼痛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并不常见,所以笔者常用的主方是会厌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可以贯穿在整个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会厌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麝香
当归
生地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
柴胡
甘草
桔梗
川芎
牛膝
丹皮
乌药
元胡
香附
秦艽
羌活
没药
地龙
玄参
中参
理郁升陷汤
2024.07.21
毛家立
经方实验录之口腔溃疡
韩某某,男21岁。初诊:近来天气时冷时时热,上火后现下嘴唇内侧口腔溃疡长时间不消退,反复肿胀,淤血,吃过维生素B2并配用外敷西瓜霜也不好使。既往有口腔溃疡病史数年,否认过敏史。舌红苔白,舌边溃疡破溃。
2024.07.10
张宝华
经方实验录之泻泄
今逢仲夏,湿热蕴蒸,旧疾作强,复有蚊咬伤。观其面、舌、脉、证,乃寒热错杂之厥阴病,不可随众与抗生素、止泻剂,宜半夏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面舌此乃拨乱反正之际,正渐强,邪欲退却,志不可移也,首诊方去厚朴与之。
2024.07.04
张宝华
经方实验录之寒热错杂证
此患寒热错杂,然中虚有寒为著,故而甘温、苦温、辛温为主,主在温太阴,降阳明,化水饮。至若苦寒之芩连,治在阳明,去其热也,此方温为八分,寒为二分,乃量体而裁,临证经实而成,非套方而就病名耳。
2024.06.21
张宝华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2024.06.20
张训景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