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阳痿早泄的体会
中医诊断要点在诊断阳痿早泄时,中医除了关注患者的性功能表现外,还注重整体的四诊合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阳痿早泄,针刺这些穴位有助于恢复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改善性功能。
臭秽
交时
小便
右归丸
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肉桂
附子
当归
巴戟天
淫羊藿
知柏地黄丸
知母
黄柏
茯苓
泽泻
牡丹皮
龟甲
鳖甲
女贞子
地黄丸
归脾汤加减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2025.01.07
崔国宁
中医治疗腹胀用药经验总结
中医在治疗胃胀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多种药物进行调理。中医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对胃胀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用药规律,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2024.12.22
崔国宁
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用药经验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的用药经验,包括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及用药特点、常用药物及方剂、典型医案分析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医认为,顽固性呕吐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合理选用药物和方剂。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山药
大枣
半夏
陈皮
生姜
竹茹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柴胡
枳壳
白芍
青皮
香附
郁金
旋覆花
代赭石
柴胡疏肝散
四逆散
苍术
厚朴
藿香
佩兰
二陈汤
平胃散
沙参
2024.12.02
崔国宁
口臭良方甘露饮
口臭良方甘露饮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而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近年来,我应用该方治疗口臭,同样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对甘露饮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有了一些体会。但是,对于时间较久的口臭症,则非甘露饮不可。
甘露饮
臭秽
本草纲目
枇杷叶
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枳壳
茵陈
石斛
黄芩
甘草
黄连
藿香
甘石
枇杷
清胃散
水石
甘草泻心汤
泻心汤
干姜
大枣
太子参
公英
柴胡
白芍
时方歌括
半夏泻心汤
半夏
2024.09.25
陈锦辉
不再流鼻血
不再流鼻血有一天,一个胖胖的妈妈带着她胖胖的儿子找到我,说她儿子从小到大非常爱流鼻血,感冒后咳嗽几下,就能把鼻血咳出来。除了肺火可以引起出鼻血外,胃火过大也会使血液不能归经,从鼻窍中流出,引起经常流鼻血的现象发生。
2024.06.13
谢江强
医案
患者近3个月发病以来,进食易腹痛,口苦,咽干,大便不畅,无粘液脓血便、发热症状。查体:上腹部胃脘部压痛,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5级。否认家族中有肿瘤病史及糖尿病史、心脏病史。
2024.03.08
胡松岩
脂血症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的病症,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脂血症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因此医学界已将脂血症定义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
2024.02.12
谢江强
从中医角度浅析大便
说完形状了之后,简单的说一下颜色正常的颜色应该是黄色的有一部分人的大便是发白,或者类似于陶土色,就是发灰的那种这种往往是因为胆汁分泌有问题了这种大便颜色在一些肝病患者身上容易出现因为咱们大便黄色很大程度是胆汁中胆红素的颜色。
2023.10.12
胡松岩
慢性腹泻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的概念及临床表现慢性腹泻通常是指功能性腹泻,每日排便3~5次,少数可达十数次,便质多为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可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2023.08.01
谢江强
跟师一得《不寐》案
患者,杜某,男,67岁,2023年5月2日就诊。腹股沟疼痛减轻,未发作胸痛,余诸症仍在。6月3日,电话随访,纳寐可,睡眠时长稳定在6小时,劳累后轻微乏,余诸症消失。后感染新冠肺炎,未及时干预,听信谗言。黄连用于清心火一般用量是6-9g。
2023.06.21
胡松岩
云医案:急性重症胰腺炎经方辨治
21日CT复查胰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本病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临床以痛、胀、吐、闭、炎为主。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急腹症辨别虚实及为重要。
2023.03.22
于云
慢性腹泻2年余,中药4天就解决?
予以中药7剂口服,嘱其7天后复查。本方以乌梅丸为基本方,患者是长期腹泻的寒热错杂之病,为厥阴证。其中“久利”则为“慢性腹泻”,且乌梅丸证还具有肤冷肢厥的特点,这与本医案中手足冰冷相适应,“复时烦者”与本案中患者易烦躁失眠相应。
2023.03.07
宁承洁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主诉:口腔溃疡时常发作20年,肠鸣泄泻1年余。近日口腔溃疡未见复发,肠鸣矢气、腹胀减轻,手掌汗出消失,下肢稍乏力,眠差,大便日1次成形,小便黄,胃怕凉,易上火。14剂,水煎服,善后治疗。取辛开苦降法,以甘草泻心汤加减。
2022.10.31
杏林小书童
痞满畏寒口生疮 辛开苦降寒热方
患者以腹部胀满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三个月为主诉就诊。三个月以来,病人症状时好时坏,反反发作,每周均会有一次腹胀不适,并且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为舌尖部,有时表现为舌两边,有时会表现为两侧颊部。
2022.10.13
刘革命
孩童咬牙为哪般 伤食化热外受寒
中医认为,磨牙可由外因和内因所致,外因常见于外感风寒,内因多见火热之邪、饮食积滞、蛔虫、气血亏虚等。患者因因夜间磨牙3天而就诊。考虑内有食萍化热,外有风寒犯肺。给予消食化积清热之剂,稍微佐以祛风散寒之品。
2022.10.11
刘革命
77.背痛、胸痛,查不出?还是痰瘀惹的祸!
纳寐可,口干、夜间明显、无口苦,时吐白黏痰。2022-9-1二诊服药后两侧背痛明显减轻,停药也未有再发。遂予以中成药茵栀黄颗粒及红花逍遥片治疗,嘱继续注意饮食等日常调护。比如说痰凝形成的肥胖、痰瘀的胸痹,都可以算是无形之痰。
膏药
小便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丹参饮
柴胡
法半夏
黄芩
党参
茯苓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枳壳
薤白
瓜蒌皮
丹参
木香
砂仁
当归
川芎
石斛
红花
止痛药
龙骨
牡蛎汤
干姜
五味子
小青龙汤
枳实
2022.09.03
杨涛
中医当扶危济困,拯救性命于水火。
便秘,3日未便。反馈:服药1剂后,腹泻2次,量多臭秽。服药4剂后,患者可自行坐起,索要食物,胃口佳,饮食较前明显增多,人精神较好,耳鸣也消失。好在中医不限制年龄,我可以尽早领略中医高深的部分学问。服药前患者卧床,伸舌不配合。种种原因,未能留下舌苔。
2022.06.11
李高勤
5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再治背痛一例
张某某,男,39岁2022-1-18初诊主诉:背痛半个月现病史:两侧背痛,右侧明显,遇寒加重,CT检查未见异常,在别处治疗无明显好转,特来我处就诊。遇到此类患者,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往往收效颇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温胆汤加减
柴胡
法半夏
黄芩
党参
陈皮
茯苓
枳实
白芍
炙甘草
龙骨
牡蛎
肉桂
桑枝
桂枝
片姜黄
夜交藤
细辛
五味子
炮姜
干姜
化痰饮
止痛药
膏药
牡蛎汤
小青龙汤
温胆汤
小陷胸汤
安神定志丸
2022.03.09
杨涛
谈小儿积滞的症型与治则
小儿疾病有很多种,积滞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婴幼儿时期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更为多见。儿童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
消乳丸
香附
炙甘草
陈皮
砂仁
神曲
麦芽
厚朴
枳实
槟榔
芍药
竹茹
生姜
苍术
薏苡仁
火炭母
石斛
保和丸
山楂
连翘
莱菔子
茯苓
清半夏
木香
枳壳
大腹皮
大黄
石膏
栀子
快膈消食丸
2021.12.08
高立坚
张灿玾治疗泄泻经验
张灿玾治疗泄泻主张首先应审明病因,次辨寒热虚实,分别用药。现将其治疗泄泻经验总结如下。慢性泄泻当责脾肾张灿玾指出,慢性泄泻当责脾肾。张灿玾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泄泻,屡用屡效。张灿玾治疗此类泄泻以清热利湿止泻为主,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
参苓白术散加减
鸡内金
乌梅
肉豆蔻
草果
罂粟壳
附子
干姜
黄豆
羊肉
萝卜汤
太子参
炒白术
茯苓
薏苡仁
砂仁
莲子肉
山药
桔梗
诃子
葛根
炙甘草
萝卜
小便
参苓白术散
中参
苓白术散
生津
人参
白扁豆
2021.12.01
杏林小书童
便秘的中医治疗
便秘是一个常见病,临床常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三仁汤治疗便秘医案林某,男,46岁。2008年9月,其亲属就诊时告知患者便秘未再复发。本案患者嗜烟好茶,这可能是导致湿热内蕴的原因。
2021.10.18
李超鹏
生姜集
生姜味辛,性微温。考生姜于《神农本草经》中附于干姜下,载干姜味辛,温,无毒。生者生姜,优良。可见生姜于时物用同干姜,且以之尤良。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
生姜
解表散
半夏
天南星
神农本草经
干姜
天南星
黄瓜
知母
廉姜
高诱注
本草经集注
伤寒头
秦椒
莨菪
黄芩
黄连
天鼠屎
萝卜
医学入门
胃药
赤眼
黄明胶
蜜煎
童便
葱白
黑枣
灯心
本草新编
人参
2021.10.12
张宝华
临床实用问诊单
不同的问诊方式,搜集的信息不同,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每一个问题对于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临床实用问诊单(五)二便情况1、大便:○大便每天一次。夜起小便二次以上。月经颜色呈黑色。
算盘子
小便
断续
臭秽
此事难知
医学实在易
医学三字经
伤寒论
类经
金钥匙
伤寒来苏集
防己黄芪汤
防己
黄芪汤
金匮要略心典
都通
西瓜
甘蔗
黄片
上清
燕窝
鲍鱼
鹿茸
小柴胡
姜附汤
小柴胡汤
干姜
附子
柴胡
理中汤
2021.09.27
潘洪波
秋季腹泻
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们倍感舒适,但伴随着这份舒适,也进入了“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这让许多患者头疼万分,为方便读者预防并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伤寒论
赤石脂禹余粮汤
小便
葛根汤
葛根
葛根芩连汤
黄芩
黄连
甘草
臭秽
承气汤
大承气汤
四逆散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乌梅丸
乌梅
理中汤
四逆汤
真武汤
桃花汤
藿香
芡实
小米粥
陈皮
苡米
枸杞
粳米
红糖
2021.09.11
杨家强
黄芩集
黄芩集野生黄芩主要分布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以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地区为主。黄芩其子,主肠澼脓血。亦主妊娠,安胎散内多用黄芩,今医家常用有效者,因著之。
黄芩
野生
黄芩饮
大医药
本草纲目
黄芩汤
肤如
柴胡
麦门冬
荆沥
药实
小柴胡
解毒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
泻心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安胎散
汤液本草
芍药
甘草
枳实
枳壳
厚朴
黄连
五味子
牡蒙
牡蛎
黄芪
白蔹
2021.09.03
张宝华
中医治疗肺病的方法 新站人民医院 潘洪波
中医治疗肺病的方法《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该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的功能,其主气及卫气功能失职所引起。用此理论指导临床,选方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肺系病症,疗效显著。指出肺既是血液会聚之所,又是进行气体交换的脏器。
五味
补肺法
补肺汤
黄芪
熟地黄
五味子
白术
党参
茯苓
重楼
养阴清肺汤
生津
生地
麦冬
川贝
丹皮
甘草
百合
沙参
阿胶
玉竹
牡蛎散
防风
浮小麦
牡蛎
山药
太子参
温病条辨
银翘散
金银花
2021.08.12
潘洪波
中医脏腑辨证详解 新站人民医院潘洪波
心火亢盛,重点在舌、脉、神志之方面审证,其性质属实热证。二证均有心神不宁一般心病症状,并有热象。其疼痛沿心经循行部位发作,是诊断要点。内伤气郁,久致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内扰心神,则可发病。中医脏腑辨证详解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肺病证候:有虚、实不同。
2021.08.03
潘洪波
云医案:治牙痛病案
牙齿位于口内,齿为足少阴肾经所主,足阳明胃经之脉入于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下齿,牙痛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患者当晚牙痛减轻,次日牙痛轻微,左面颊部肿胀消退,继服数日,病愈。牙痛为常见病,常见有牙周炎、龋齿、牙髓炎、牙体过敏症、干槽症等。
2021.07.25
于云
完带汤治疗白带增多症验案
证属肝郁脾虚,湿浊下注之带下证,用完带汤加减。可见肝郁脾虚,湿浊下注是白带增多的主要原因;治当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临床应用完带汤常可收到满意效果。
2021.07.18
陈锦辉
猪苓汤加减治疗口中流涎
猪苓汤加减治疗口中流涎穆某,男,28岁,2020年1月19日初诊。主诉:口中流涎10天加重3天现症见:体质强壮,形似关羽,嗜食肥甘厚腻,夜间口中流涎,味臭色黄质稠,舌质鲜红,唇色鲜红,下肢水肿,按之凹陷,小便量少。
2021.06.13
夏耀飞
14.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临证如何化裁运用?
《脾胃论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原文:《刺志论》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故也。此湿热成痿,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于阳明。名曰清暑益气汤。
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兰室秘藏
李氏清暑益气汤
党参
黄芪
炙甘草
当归
麦冬
五味子
神曲
红曲
陈皮
青皮
苍术
白术
泽泻
黄柏
升麻
葛根
生姜
红枣
生津
火麻仁
枳实
薤白
三七
臭秽
葛根芩连汤
或打
2021.06.11
杨涛
11.口苦治验一则,从脾论治——清暑益气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随访:服药一剂口苦明显减轻,3剂口苦症除,随访至今未见反复。而如果还是一味的清热,很容易导致伤脾胃之气,使得病情更加复杂难治。调理脾胃气机的同时,可以配合柴胡剂来调理肝胆气机,有助于全身气机升降浮沉出入运动回复正常。
2021.06.01
杨涛
证宜寒热平调,药当温清并用
临床中,笔者发现,并非阴阳难辨,实为阴阳交错不可细辨,病者多虚实夹杂,上热下寒,故治疗宜寒热平调,用药当温清并用。辨证为脾肾阳虚,生湿化热。治疗给予泻心汤加减,7剂水煎服。此方寒热兼顾,温清并用,直指病所,不失为调节阴阳之良方。
2021.05.10
杜耀文
朱良春大师重用土茯苓治痛风案例分享
在应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国医大师朱良春常常重用土茯苓至60-120g,多获良效。今天小师妹给大家带来了朱老应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痛的独家见解,并附有医案2则,让你学而会用。朱老治此证,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剂量突破常规,配伍萆薢,多获良效。
土茯苓
解毒
茯苓
薏苡仁
威灵仙
葎草
虎杖
寒水石
萆薢
泽兰
泽泻
赤芍
桃仁
蚕沙
地龙
土鳖虫
三妙丸
露蜂房
全蝎
山药
白术
陈皮
熟地
何首乌
女贞子
山茱萸
补骨脂
骨碎补
小便
臭秽
2021.01.20
李超鹏
黄连温胆汤中黄连的作用
心中烦,是黄连证的关键。下利即腹泻,或腹中痛,或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大便黏腻臭秽,或有便下黏液或血液,但并非所有下利腹泻均用黄连,黄连治疗的是“热利”。
2020.12.14
郭步田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
痛泻要方
陈皮
白术
白芍
防风
柴胡疏肝散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郁金
川楝子
青皮
黄芩
党参
人参
茯苓
木香
砂仁
丹溪心法
疏肝散
小便
除湿散
胃苓汤
柴胡舒肝散
逍遥散
臭秽
流黄
清热
2020.09.27
林文强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