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四条(一)
一百二十四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方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025.06.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九条(一)
一百一十九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这个伤寒脉浮,就是表不解,和这个“太阳伤寒者”是一样的。太阳中风本来是津液虚,能够造成“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第一百一十六条就这么说的。
2025.06.06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七条(一)
一百一十七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第一百一十二条说“亡阳,必惊狂”,大汗出嘛。如果再“针处被寒”,给神经更为严重的刺激,那么一定要因惊而发生奔豚证。
2025.06.04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一条(一)
一百一十一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这也是误用火攻的结果,不过这条造成的后果相当的严峻,已关乎生死的问题了。“失其常度”,人的气血在平时有一定的常度的,这种误治则使其失其常度。
2025.05.1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条(三)
就是十余日冷不丁地发生振栗的这个人,同时他下利,在这以后,“头卓然而痛”。这个人发瞑眩,是胃气复振了,津液恢复了,冷不丁地振栗、自下利、头卓然而痛。津液也达不到足,所以足下也寒,这是病的前后情况。
2025.05.1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一百零五条(一)
一百零五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当以汤下之”,当下这个病理状态下,应该用承气汤处理。人的体液越来越丧失,一方面汗出,另一方面小便数,所以辨证为阳明病。
2025.05.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三)
“解之熏之”,解之就是用小剂的发汗药以达到发汗的方法,来解其怫郁在表的外邪,这不关乎里边的事。或者是熏之,稍稍出点汗就能好,这个病不打紧的,病邪轻微。这说明是表不解而发烦躁,“当汗不汗”的缘故。
2025.04.17
张宝华
伤寒论第四十六条(一)
四十六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在这一条后面就是“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就在这个时候吃。病比较重,时间久,或者是经过误治人身体虚。有时吃药“中”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状态。
2025.04.11
张宝华
伤寒论第四十五条(二)
这个四十五条别轻视了,别看不起眼,不打眼瞧会错过精华的,这里头它蕴含着宝藏,有一特别可贵的临床实践总结,就是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用药有个定法:发汗后,下之后,如果表不解、太阳病不解,麻黄汤是不能再用的,都要用桂枝汤。
2025.04.11
张宝华
中医中的“屎”!
反正谁都不会吃这个的,哪怕是你告诉他“屎”能治病!!!“医生,你给我开的中药里有屎!!!”还有别的当成中药的“屎”,赶紧告诉我们让我们以后闭个坑!感谢大家跟我一起读完今天关于“屎”的节目,谢谢大家!
2025.03.08
李华歆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七)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虚极,就要从阳证转变为阴证了,阴寒重症了,必须用四逆汤才能治疗了。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甘草干姜汤是以炙甘草为君,它为主药。甘草干姜汤是个温中养液的方药。
2025.02.25
张宝华
伤寒论第第十二条(七)
桂枝味甘,它能补益,这可不是我说的,《本经》谓其“补中益气。”《名医别录》曰“桂,味甘”。根据《本经》上看,一个治气冲,一个治呕逆的性能上看,二者都有下达之性,都有往下的力量,相对来说,二者升发的力量不强。
2024.12.29
张宝华
伤寒论第四条(四)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少阳喜呕,心烦喜呕,如果病人“颇欲吐,若躁烦”,是内传少阳的情况,少阳病尤其是柴胡证,心烦喜呕。那么这个证侯的出现是传了,由表内传半表半里了。这你得要注意了,尤其是留到病房里的,你要勤看一看,这肯定是要传的。
2024.12.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三条(一)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体痛,呕逆”,太阳病伤寒证,它一点汗也不出呀,那么人的气体不得旁达,不得旁出,桂枝汤证它那个气也是向上冲撞,但那个程度相对的轻,后面就会说,它有“鼻鸣干呕”。
2024.12.0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五)
所以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要掌握这种辨证治疗规律的方法。那么对于黄,古人发现但解决,他得做出合理的解释吧,我就不说科学的解释了,这个黄现在肯定就是不是争议那么简单了,那么古人有自己的方法,我们祖宗格物致知,推演络绎,取象比类合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024.12.01
张宝华
伤寒论第八十二条(二)
真武汤也是利小便的方药,它利于阴虚证,这条就是阴证之中的虚证。这条的真武汤就是小便不利,里有停水,误发汗,遂虚而入阴寒,这样的一个阴证中的虚证。真武汤方中有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这几味药。用芍药来治腹痛,中虚有寒腹挛急,用芍药能治。
2024.11.1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七条(一)
七十七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本义是阻塞,不通。临证上,食道炎,食管反流,食道憩室的人常遭遇这个证侯,病人常挖掘食道狭窄。那么这个不能说来个食道憇室咱们就给栀子豉汤,咱们还是要辩证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嘛。
2024.11.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六条(三)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上证兼有呕,用栀子豉汤去热除烦,加生姜治呕,生姜为呕家圣药嘛,止呕作用一绝。栀子豉汤就栀子、香豉这两味药,虽药少,临证应用很多。大凡是心中莫可名状之烦躁,栀子豉汤证比较普遍。吃栀子豉汤会吐,虽然我用这个方不多,但没遇到过吐的。
2024.11.0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七十六条(一)
七十六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再强调一下,五苓散这个水逆证,更不可发汗,发汗则激动里水,致上吐下泻,使这个病情恶化生变,医者不可不知。
2024.11.08
张宝华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切)龙骨牡蛎(各三两)甘草大枣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先师治疗这样的病主打的方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柯韵伯说桂枝汤能滋阴和阳,你看看,本文不是正符合这个嘛!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024.10.12
张宝华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024.09.13
黄阁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5—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针灸厉兑穴把脾胃的寒湿引出去,心脏病好转。综上所述,根据子午流注胃经当令时间进行胃病养生,诊断及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4.09.01
张训景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3—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比如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
2024.08.11
张训景
静脉曲张
杜仲9克、续断9克、狗脊9克、五味子45克、黄芪9克、白术6克、白芍9克、归身6克、制首乌9克、丝瓜络9克、新会皮6克上方加减服6剂后,腰酸症状已减,腿部静脉曲张亦好,腿膝沉重感消失,小腹部不再有坠胀感。
人发
伤寒论
白芍甘草汤
附子
川牛膝
白芍
炙甘草
芍药甘草汤
甘草
甘草干姜汤
桂枝
地龙
杜仲
续断
狗脊
五味子
黄芪
白术
制首乌
丝瓜络
新会皮
党参
山药
茯苓
枳壳
四妙勇安汤
二妙散
元参
当归
忍冬藤
2024.06.27
潘洪波
方子越大越有效?
是因为小编平时接诊患者时发现他们或多或少的对中医有些误解,有些人会主观的认为中医开方,方子开的越大说明医生越有水准,方子开的越大也预示着疗效越显著,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不是方子开的越大越有效呢?
2024.05.20
李华歆
伤寒论
2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后面的第47条则像是对第46条的概括总结,也就是告诉你患者得了“麻黄汤证”可能会出一身汗后痊愈,当然也可能会从出鼻血的特殊方式解决,这个时候你都可以用“麻黄汤”!
2024.04.10
李华歆
从“葛根汤”谈“感冒”的中医治疗
指出了感冒的相关症状。明确提出感冒的病位在肺,治疗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治疗原则。林珮琴《类证治裁·伤风》记载有“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的病名及其治疗。
葛根汤
葛根
桂枝
白芍
生姜
杏仁
炙甘草
大枣
清半夏
蔓荆子
藁本
石膏
知母
仁斋直指方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苏饮
伤寒论
麻黄汤
桂枝汤
朱丹
丹溪心法
类证治裁
人参败毒散
神术散
医学源流论
桂枝二麻黄一汤
承气汤
小便
四逆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2024.03.07
张训景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三
某住院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干燥综合症,痔疮,咽喉占位性等疾病病史。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五苓散,利小便,治黄疸方。
2024.02.23
张宝华
寐浅易醒医案一例
2023年11月13日邹某,女,64岁,初诊。主诉:寐浅易醒5个月现病史:面色少华,精神一般。诉去年在中医外科老医生处就诊,老医生让其服用膏方,后自费四千元购回膏方服用。目前肝功能正常。真阳不潜则寐浅易醒。寐浅易醒好转,时有做梦。
2024.01.02
王建飞
五苓散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出后津液虚,内有水饮,可与五苓散!水湿内聚,表证未罢,饮后则吐,是为水逆,可与五苓散!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024.01.01
李华歆
小半夏汤类
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呕吐者为气逆,谷不得下者为阳明不降,可与小半夏汤降其逆气!中焦停饮颇重,且有上犯僭越之势,可于小半夏汤方中加入茯苓!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2024.01.01
李华歆
脉法新悟(四)
现咳嗽、咳出大量黄绿色痰,伴气急胸闷,痰液咳出后症状有所缓解。自由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体外超声波碎石,后服金钱草颗粒,腹痛呕吐均缓解。形丰面苍,动则汗出,乏力腰痛,尿清无血,素有便秘,大便已5天未解。
2023.12.23
陈玉佳
管好身体的风门,告别久治不愈的落枕人体
管好身体的风门,告别久治不愈的落枕人体有五大风门,即风池、风府、风门、天宗、禀风等穴。35岁的白先生的病症就是开缝引风邪的典型。经过针膏并用的治疗,白先生因落枕而头枕部连及后脖颈疼的症状没了。
2023.12.11
谢江强
桃核承气汤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2023.12.01
李华歆
梅核春解膏
梅核气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造成肺气不畅,或乘犯脾胃导致运化失调,津液输布异常而凝结成痰,痰气凝结于咽喉所致。于是我给张女士开了梅核春解膏,以期疏肝解郁、理气通便、化痰宽中。
2023.11.26
谢江强
如何看医案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经常几句话就给出了方子,没有鉴别点,没有后续结果,看着比较费劲。所以我个人发医案的时候,放的都是信息来源,也就是我当时获得的信息就这些,然后给出方子和结果。当然医案也不是完全没作用。
2023.11.17
高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麻黄连麻轺赤小豆汤!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有这样的记载: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023.11.01
李华歆
麻黄汤
所以此时应用的麻黄汤可谓是得力助手!病邪虽然已经由太阳进入阳明,但此时仍有表邪未尽的情况,此时就依然可以用麻黄汤!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虽名为阳明,但脉见浮,汗少而喘者,此为腠理闭拒,可与麻黄汤宣透腠理,然尤当顾及津液亏虚与否!
2023.11.01
李华歆
瓜蒌桂枝汤!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栝蒌桂枝汤!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栝楼桂枝汤”治疗!此方也可以被看作是由“桂枝汤”化裁而来,“桂枝汤”具有增补津液,调和荣卫的功用,加入瓜蒌润燥生津,津虚得补,血燥得润,则病可以期愈!
2023.10.10
李华歆
五年不孕,做了五年试管婴儿都失败成功自然受孕案下
此时已到了2022年12月。怀疑医生是不是漏检了,要求医生再做详细复查,真的不见了巧克力囊肿。可以先尝试自然受孕。但病人求子心切,执意还是要去做试管婴儿。至2023年10月4号,现已孕8个月。
2023.10.04
韦秋凤
葛根加半夏汤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葛根加半夏汤!先从条文说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而如果患者因为体内津结成饮,阻碍中焦气机,气逆作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葛根加半夏汤”治疗!
2023.09.01
李华歆
甘草干姜汤
——波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甘草干姜汤!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甘草干姜汤甘草(炙)四两干姜二两上二味。
2023.08.07
李华歆
旋覆代赭汤和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验案
蓝某某,男,40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复杂,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有助于脾胃气机的升降,肝失于疏泄,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调,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是主要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降逆和胃为法。
2023.08.01
韦麟
六经辩证: 浅谈表里合病治疗原则
太阳病,表邪未解,不可用下法治疗,下法是误治,解表可选择桂枝汤。此条也是揭示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应先解表后攻里,故说“汗宜早,下宜迟”。
2023.07.27
陈升王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