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技术药物制作
脐疗技术药物制作应根据需求,选药少而精当,适当配用辛香温热、透皮走窜、气味俱厚的药物,并炒香后研末应用,使药物更易被吸收并在体内发挥作用,但脐部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可引起皮肤发疱的药物。
2025.01.13
谢江强
脐疗技术的优势
脐疗技术施于局部,可在体表观察到脐疗后的皮肤表现,如有发红、发痒、水疱等现象出现可迅速去除药物并清理局部,避免药物对机体产生进一步的损害,是一种安全少毒的疗法。
2025.01.12
谢江强
脐疗技术发展史
脐疗技术是指药物在脐部进行敷贴,或(和)配合热熨、艾灸等技术,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唐代脐疗技术迅速发展,制方遣药更为规范,治疗疾病的种类也不断扩大。发展至今,脐疗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敷药
针灸甲乙经
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灶中黄土
孙真人海上方
小便
莴苣
麝香
芦荟
白豆
皂荚
蛇蜕
粉霜
蝙蝠
朱砂
小豆
明月砂
卫生宝鉴
葱白
生姜
淡豆豉
白盐
本草纲目
敷脐方
田螺
车前
猪苓
地龙
葱涎
2025.01.10
谢江强
浅谈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
柴胡桂枝汤,源出《伤寒论》,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而成,于感冒之治疗,独具匠心,功效卓著。柴胡桂枝汤,兼具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解表散邪之能。柴胡桂枝汤等经典方剂,皆有其特定之适应证,不可随意弃之不用,亦不可盲目滥用某类方剂。
2025.01.09
高颖
《伤寒论》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经方解析
四大神兽汤剂在《伤寒论》中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阴阳五行思想的运用。
伤寒论
石膏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大青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大枣
生姜
味药
小青龙
芍药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半夏
白虎汤
生津
知母
粳米
黄连阿胶汤
黄连
黄芩
阿胶
鸡子黄
真武汤
茯苓
附子
2025.01.09
高帆
伤寒论狐惑病的中医辩证治疗思路
在《伤寒论》中,虽未直接提及狐惑病之名,但其辨证论治思想为狐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以下将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预防调护三个方面探讨狐惑病的中医辩证治疗。经诊断为狐惑病湿热内蕴证。
伤寒论
小便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甘草
龙胆泻肝汤
逍遥散
白芍
白术
茯苓
生姜
薄荷
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
黄柏
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牡丹皮
知柏地黄丸
百合
莲子
2025.01.09
高帆
眼科金镜中中医治疗近视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总结
诊断为近视,证属肝郁气滞。
杞菊地黄丸
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泽泻
牡丹皮
归脾汤加减
党参
黄芪
白术
茯神
酸枣仁
龙眼肉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八珍汤
甘草
川芎
白芍
逍遥散
柴胡
薄荷
菊花
2025.01.09
崔国宁
中医治疗腋臭临床应用体会
诊断为腋臭,证属肝郁气滞。同时,中医外治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总之,中医治疗腋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但中医治疗腋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西医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小便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甘草
参苓白术散
党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白扁豆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逍遥散
白芍
薄荷
生姜
解毒
黄柏
苦参
蛇床子
地肤子
2025.01.09
崔国宁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妊娠呕吐医案
严重者持续数月,甚至整个孕期都呕吐。
半夏加茯苓汤
四君子汤
生姜
姜半夏
茯苓
党参
白术
甘草
橘皮
鸡内金
黄芪建中汤
黄芪
桂枝
砂仁
红枣
白芍
半夏
茯苓汤
小半夏汤
半夏汤
顺气
五苓散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心典
青竹茹
麦冬
人参
神农本草经
泻心汤
黄连
2025.01.08
张训景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的临床应用体会
因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就诊。继续治疗2个月,淋巴结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总之,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解毒
牛蒡解肌汤
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栀子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柴胡清肝汤
柴胡
黄芩
生地
赤芍
川芎
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
昆布
海带
半夏
陈皮
青皮
贝母
当归
独活
甘草
解毒散
丹栀逍遥散
2025.01.08
崔国宁
中医治疗手淫相关问题的体会
通过临床实践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我对中医治疗手淫相关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食疗养生中医素来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食疗对于改善体质、辅助治疗手淫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
益母草
地黄丸
左归丸
右归丸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八珍汤
归脾汤
四物汤
白芍
当归
川芎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甘草
八正散
龙胆泻肝汤
瞿麦
萹蓄
滑石
木通
龙胆草
泻肝汤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2025.01.07
崔国宁
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通魄汤合用治疗胃炎咽炎兼便秘验案
按语1.病因病机分析-本病案中,胃炎、咽炎与便秘三者看似独立,实则有着内在联系。而脾胃升降失常,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大肠主津,传导失司则糟粕内停,肠道失润,进而引发便秘。三方合用,胃气,大肠气同降,嗳气,反酸,烧心,咽炎,便秘诸证愈。
2025.01.06
高颖
中医临床中的半夏妙用
下面,让我们一同了解如何在中医临床中巧妙运用各类半夏。使用姜半夏进行治疗,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两周,患者呕吐症状明显减轻,胃脘不适感消失。总之,半夏作为中医临床中的瑰宝,通过合理的炮制和配伍,能够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1.04
高帆
中医临床中如何巧用大青龙汤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如何巧妙运用大青龙汤,使其发挥最大疗效,是每一个中医师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此外,现代临床中,大青龙汤还被应用于急性肾炎、肺炎、流感等疾病,只要符合外寒内热之证,皆可加减运用。
2025.01.04
高帆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探讨
小柴胡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确切的临床效果。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小柴胡汤的多重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仍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科学配伍,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避免不良反应。
2025.01.04
高帆
大柴胡汤:古老药方的现代奇迹
大柴胡汤与心脑血管疾病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溢血、脑梗塞等。临床使用大柴胡汤时,需注重方证对应和腹诊。大柴胡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其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
2025.01.04
高帆
常用药物的选择
应用含有此类药物的贴敷制剂时需密切观察使用者的皮肤情况,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决定去除药物的时间。现代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在外用制剂特别是外用膏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成分,可起到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
2025.01.04
谢江强
中医治疗焦虑临床用药经验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焦虑临床用药的常见思路、经典方剂、单味药应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经验,旨在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焦虑症提供参考。
味药
小便
柴胡
本草纲目
芍药
柴胡疏肝散
青皮
郁金
黄芩
解毒
栀子
龙胆泻肝汤
黄连
黄柏
黄连解毒汤
朱砂
生地黄
酸枣仁
党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归脾汤
柏子仁
远志
石菖蒲
远志丸
人参
人参
黄芪
2025.01.03
崔国宁
伤寒论三泻心汤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能够调和脾胃的寒热升降,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病情的改善。三泻心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以其独特的组方和卓越的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2025.01.03
高帆
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治疗全身水肿医案
防己黄芪汤中防己祛风利水,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两方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温阳健脾、利水消肿之效。
2025.01.03
高颖
浅谈中药甘草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甘草不仅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多种功效,还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调和诸药的重要作用。其中,甘草酸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2025.01.01
高帆
浅谈《伤寒论》柴胡桂枝汤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应用
《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不仅在治疗外感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情志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柴胡桂枝汤的组成、功效及情志病的病因病机的分析,可以看出柴胡桂枝汤在情志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1.01
高帆
经方合方辨治月经杂病一则
经随访,患者连续4个月月经正常来临,诸症好转,目前仍在坚持服药中。中医在调经方面优势很大,辨证处方,坚持服药,一般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小柴胡汤
四逆散
乌头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
麻杏石甘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红参
甘草
制川乌
黄芪
麻黄
白芍
桂枝
桔梗
杏仁
石膏
知母
附子
龙骨
牡蛎
枳实
藜芦
陈皮
生姜
大枣
川乌
半夏厚朴汤
厚朴
2024.12.29
魏勇涛
常用外用剂型及制备方法
传统剂型主要为汤、丸、散、膏、丹等,随着制剂工艺的进步,一些新的剂型出现,对传统剂型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本节将对目前常用的外用剂型进行介绍,并在每种剂型后附有该剂型的具体制备方法,配以图示,以便于读者进行制备。
2024.12.28
谢江强
外用方剂组成特点
外用方剂组成的药物数量根据病情、剂型的需要,既有单味药物使用,也有三五味、十余味的组成,更有膏药制作使用的七八十味的大方。同时根据用药剂型的不同,注意赋形剂与其他药物的配合,促使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
2024.12.27
谢江强
止嗽散治外感咳嗽
处方均以止嗽散加减。新冠病毒,中医视为外感邪气,其导致的咳嗽,也以外感咳嗽辨治。时值隆冬,大多数人为风寒之象,自觉咽痒欲咳,中医视为风邪,止嗽散疏风宣肺止咳,恰能方证对应。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2024.12.26
高颖
黄芪建中汤
昨天关于“黄芪建中汤”的文章提到了“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的原因是罹患“虚劳病”患者在病情的进展阶段体内出现了“水饮”,去滋腻的“大枣”加入“茯苓”的目的是使“水饮”得到通利而从小便出!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2024.12.25
李华歆
桂枝汤加味治验案
选用桂枝汤加味以辛温解表,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合理中汤加减。患者服用7剂后,胃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方用桂枝汤合归脾汤加减。选用桂枝汤合归脾汤加减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2024.12.25
吴春水
中医外治法的特点
相较于内治法由胃肠道给药的单一途径,中医外治法可根据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症状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相较于内治所用方剂,外治用药制方时有兵多将广,不避“反”和“畏”的特点。
2024.12.21
谢江强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症1例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故风、火、痰,虚不可分而治之,临床多以本虚标实多见,常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减减治疗。
天麻
小柴胡汤
二陈汤
泽泻汤
柴胡
黄芩
法半夏
党参
炙甘草
生姜
陈皮
茯苓
泽泻
白术
菊花
钩藤
大枣
葛根
薤白
瓜蒌
酸枣仁
合欢皮
小半夏加茯苓汤
丹溪心法
地黄汤
镇肝熄风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补中益气汤
龙胆泻肝汤
柴胡汤
2024.12.21
陈积武
旋覆代赭汤合乌贝散治疗胃痛案
按: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乌贝散乃制酸止痛良方,对于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均可合用。
旋覆花
代赭石
半夏
党参
炙甘草
大枣
生姜
海螵蛸
浙贝母
茯苓
厚朴
苏梗
元胡
枳壳
伤寒论
代赭石汤
旋覆代赭汤
人参
甘草
人参
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胃药
泻心汤
橘皮
橘子
茯苓饮
乌贼骨
半夏厚朴汤
2024.12.17
高颖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九篇心得体会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共九条条文,方十首。阳微阴弦既是胸痹心痛的脉象,又是其病机。为医者当须紧紧抓住此治疗胸痹心痛病。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
薏苡附子散
桂枝生姜枳实汤
赤石脂丸
九痛丸
枳实
桂枝汤
橘皮
生姜汤
薏苡仁
桂枝
枳实汤
小柴胡汤
小半夏汤
生姜
黄昏
2024.12.17
刘仲书
腹泻三天一剂愈
曾服用过蒙脱石散及复方黄连素片,作用不明显。辨证为少阴病,予吴茱萸汤加味,处方:吴茱萸12g黄连2.5g人参7g生姜32g红枣五枚,一剂,水煎,分四次服。当晚十点多服药一袋,第二天凌晨5点多一袋,早上8点多就拉了一次,后未再腹泻。
2024.12.17
蔡根深
中医治疗冠心病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总结。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治疗1个月后,胸闷、心悸明显减轻,失眠、多梦等症状消失。
血府逐瘀汤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血通
柴胡疏肝散
香附
陈皮
瓜蒌薤白半夏汤
涤痰汤
瓜蒌
薤白
半夏
胆南星
竹茹
人参
茯苓
菖蒲
枳实
胆南星
人参
枳实薤白桂枝汤
2024.12.13
崔国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抑郁不寐症1例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柴胡15龙骨30(先煎)黄芩15生姜6党参15桂枝10茯苓15半夏10大黄6牡蛎30(先煎)大枣10磁石30(先煎)瓜蒌15黄连3合欢皮15首乌藤157剂,水煎,复渣,分2次服。
2024.12.11
陈积武
治水湿的思维
此时,茯苓、猪苓、滑石、通草、泽泻等利水渗湿之品发挥作用,将水邪彻底排出体外。若舌体胖大,加泽泻、车前子、猪苓等利水药物,能增强利水渗湿之效,加速水饮排出。中医治水湿之法,通过多方面综合考量与用药,体现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妙。
2024.12.10
高颖
胃脘痛伴右下腹疼痛一则
2021.08.12一诊:主诉:间断性胃脘疼痛6月,加重伴右下腹疼痛1天现病史: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胃脘部疼痛,按压及饥饿时疼痛明显,未治疗。上方服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偶有胃脘部及右下腹隐痛,后因高三学习繁忙未再服药。
2024.12.10
甄林强
经方治感冒,一剂知,两剂已。
条文学习:《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2024.12.08
宗琪
桂枝汤加味治疗感冒后顽固性自汗1例
某女性,38岁,因感冒后汗出1月余。二诊时患者自汗情况好转,心悸,胸闷情况改善不明显,原方白芍减为10g,加锻龙骨30g,7剂,煎服如前。
2024.12.08
陈积武
90.上肢瘀阻,疼痛难忍;针药并施,瘀散痛除
检查结果与症状表现不成正比。但实际上患者上肢疼痛并非单纯因颈椎病引起。与其说是颈椎病引起的上肢疼痛,不如说是寒凝血瘀引起的颈椎病及上肢疼痛,这就是中医辩病辩证的特点及优势所在。
2024.12.06
杨涛
小柴胡汤合泽泻汤,酸枣仁汤加味治疗抑郁不寐病1例
处方:小柴胡汤合酸枣仁汤,泽泻汤加味:柴胡15黄芩15生姜6大枣儿法半夏15人参6酸枣仁30川芎10茯神15知母15炙甘草儿泽泻15白术20小麦100,7剂,小煎,复渣,分2次服。该患者口苦,咽干,目昡,欲吐,食欲不振,属于小柴胡汤证。
2024.12.03
陈积武
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用药经验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的用药经验,包括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及用药特点、常用药物及方剂、典型医案分析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医认为,顽固性呕吐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合理选用药物和方剂。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山药
大枣
半夏
陈皮
生姜
竹茹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柴胡
枳壳
白芍
青皮
香附
郁金
旋覆花
代赭石
柴胡疏肝散
四逆散
苍术
厚朴
藿香
佩兰
二陈汤
平胃散
沙参
2024.12.02
崔国宁
小柴胡汤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
陈某,女,43岁,因反复全身皮肤瘙痒3年,加重伴胃胀,纳呆1月。三诊时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续服14剂巩固。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温轻散,小汗解表之功效。
2024.12.01
陈积武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