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邪缠绵致病解 —— 以三焦为径的化湿要诀
察其掌纹模糊如浸水,断为"湿瘀阻络",取萆薢渗湿汤加地龙12克、桃仁9克,外以苦参30克、黄柏15克煎汤浸泡,十日渗止痂脱。此案正合"湿性氤氲,非风药不能胜"之古训,医者当执三焦为纲,令气化复常,则湿浊自散。
独活寄生汤
温病条辨
杏仁
白蔻
三仁汤
石菖蒲
苍术
厚朴
茯苓
泽泻
平胃散
枳椇子
葛花
附子
薏苡仁
真武汤
益智仁
乌药
麻黄加术汤
四妙丸
宣痹汤
身痛逐瘀汤
指迷茯苓丸
萆薢渗湿汤
地龙
桃仁
苦参
黄柏
藿香
佩兰
2025.04.10
刘颖
从"火郁发之"谈郁热病的透解法门
《内经》"火郁发之"四字如惊雷破空——非但不可清热,反需辛温透达。此乃"太阳阳明双解"之法,暗合"火郁发之"精髓。李东垣创"升阳散火汤",以柴胡、升麻为舟楫,载羌活、独活破冰,佐人参、甘草守中,堪称郁热病治疗范本。
猪肝
荔枝壳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
附片
细辛
桔梗
牛膝
独活
风药
荆芥穗
防风
桂枝
吴茱萸
虫药
蝉蜕
羌活
白芷
赤芍
丹皮
紫草
甘草
解毒
蚕茧
荨麻
苍耳子散
小青龙汤
石膏
酒大黄
蒲公英
2025.03.28
刘颖
经方重剂效验(2) 之 老年打嗝不止案
经过患者因偏瘫,行走困难,语言表达不清,是老伴和保姆推轮椅来代述病情。复诊:24.08.28刻诊:仅偶轻微打嗝,仍咳嗽,平躺易咳,偶白痰,时干咳,血压稳定,服通便药后大便不干,1次/日。经过几次治疗,打嗝基本得缓,续治咳嗽。
2024.11.17
关霖杨
中医治疗库欣综合征的用药经验
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以下将详细阐述中医治疗库欣综合征的用药经验。
柴胡疏肝散
柴胡
枳壳
香附
川芎
白芍
郁金
栀子
丹皮
龙胆草
黄芩
天麻
钩藤
二陈汤
五苓散
陈皮
半夏
茯苓
白术
泽泻
猪苓
桂枝
苍术
厚朴
木香
砂仁
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
黄柏
熟地
2024.11.01
崔国宁
吴门验方加味葛根汤合僵蜈散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1例
吴门验方加味葛根汤是一个选择,如何加减呢?后经我处中药治疗,以吴门验方加味葛根汤加僵蜈散,三周后好了九成,基本可以自理,就是采用了这个处方。期间服用一些中药未解决疼痛麻木问题。加味葛根汤治疗颈腰椎病疗效突出,很多同道都有论述,在次不再重点介绍。
葛根汤
葛根
炙甘草
土鳖虫
杜仲
蜈蚣
柴胡
南星
茯苓
桂枝
炒白术
当归
牛膝
陈皮
白芍
干姜
熟地黄
地龙
荆芥穗
酸枣
秦艽
荆芥
黑药
血通
土鳖
木瓜
舒筋
本草从新
伤寒头
名医别录
2024.10.31
孙成力
试论中医处方的加法与减法(杨文豪原创)
一般来讲,中医处方过程大体分为:总结归纳患者症状与体征,获取舌苔脉象,有时候还需要参考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得出主要病机得出治疗大体思路选方或自拟方。所以,我自身还是希望能提升我们中医界的整体处方水准,力争为上述那种美好情景的实现添砖加瓦。
2024.06.11
杨文豪
痛风
痛风在过去被称之为富贵病,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终日山珍海味,痛风的发生率很高,而普通百姓的发病率很低。痛风严重的叫白虎厉节,像被老虎咬住一样,可见这种疼痛是很可怕的。我给他写了个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创立的,这个方子叫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2024.05.23
潘洪波
黄褐斑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因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刺激局部黑素增加所致,此外还与精神因素、紫外线照射、化妆品等有关。黄褐斑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以虚为本,以瘀为标。黄褐斑影响美观,常使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2024.05.11
谢江强
慢性咽炎5天治愈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鼻咽部的疾病有关,另外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2024.04.11
宁松云
川穹茶调散治疗头痛医案
3服药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川芎茶调散是集多种祛风药物于一方,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该方剂对脑循环有一定改善作用,并有镇痛、镇静作用,其关键可能是川芎的钙拮抗作用,因此对偏头痛应有一定治疗作用。
2024.03.29
张训景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2024.01.07
曹雪盼
喉科八味汤
喉科八味药组成: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0g薄荷6g桔梗10g甘草6g僵蚕6g蝉蜕6g熬制时水煎十分钟左右,香气大出即可,因为方中药物气味轻清,熬制时间不宜过长,服药一日分三至四次,服完即可。
2024.01.04
潘洪波
脉法新悟(九)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2023.12.28
陈玉佳
脉法新悟(八)
案30:农民潘左,耕作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臀及下肢酸痛,服独活寄生汤,寡效。后经整脊推拿,症状加重,右下肢刺痛麻木,为火烧样刺痛,已不能屈膝行走,小便短黄。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2023.12.27
陈玉佳
补中益气汤医案二则。
案列二:患者女,29岁,职工,主因"胸痛、气短2周"入院。分析:1.补中益气汤大补元气,治疗中气下陷之证,胸中大气,为宗气。茯苓丸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经络之证。
2023.12.03
孙亮
我心中的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独活(三两)桑寄生(二两)杜仲(二两)牛膝(二两)人参(二两)茯苓(二两)甘草(二两)干地黄(二两)当归(二两)芍药(二两)川芎(二两)防风(二两)细辛(二两)秦艽(二两)桂心(二两)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
寄生
杜仲
牛膝
人参
茯苓
甘草
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防风
细辛
秦艽
五味
蒴藋
制川乌
制草乌
白花蛇
附子
干姜
薏苡仁
苍术
人参
舒筋
熟地
风药
阴药
2023.09.18
张宝华
名医名方---通天笑痛方(主治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
名医名方---通天笑痛方(主治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者组成生白附子12克,僵蚕6克,全蝎4.5克,川芎18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8枚。主治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者。
白附子
全蝎
川芎
白芍
炙甘草
大枣
牵正散
芍药甘草汤
味药
医方集解
风药
羌活
柴胡
当归
枸杞子
生地
牡蛎
黄芪
白术
附子
肉桂
金银花
菊花
蔓荆子
苍术
制川乌
细辛
钩藤
珍珠母
生大黄
2023.08.19
林文强
纯干货!一文讲清脉诊指导辨证、预后、处方
01复杂、疑难病,凭脉寻病机临床中,对于症状复杂、病程较长的疑难病症,脉象能够有力地指导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另外,彭子益在《圆运动古中医学》说咳嗽的病人形质已经受损了,那么脉象就是以弦脉为主,预后差。
半夏
半夏秫米汤
伤寒论
柴胡
牡蛎汤
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
旋覆代赭汤
黄芪
神农本草经
脾胃论
升阳益胃汤
人参败毒散
人参
败毒散
风药
补中益气汤
益气汤
补阳还五汤
肾气丸
大柴胡汤
柴胡汤
2023.04.21
高越超
从风治咳——忍不住发个效果不错的病
从风咳论治的谈法,主要是自晁恩祥教授处学来。但从风咳的症状,阵咳,呛咳,咽痒而咳,咳时难以自控,咳过后又较为舒缓无不适的情况,还是临床会碰到的。
麻黄
杏仁
前胡
银花
连翘
芦根
三子养亲汤
白虎汤
苇茎汤
疏风散
风药
荆芥
防风
葛根
蝉蜕
地龙
全蝎
五味子
白芍
苏子
米壳
苦参
鲜皮
咳药
薏苡仁
炙甘草
白豆蔻
枇杷叶
桃仁
钩藤
2022.11.28
于长振
大秦艽汤
于是拟方大秦艽汤加减,方如下:当归、白芍、生地、川芎、茯苓、白术、炙甘草、秦艽、防风、白芷、羌活、独活、红花、丹参、生石膏、鸡血藤、忍冬藤服药7剂,腿部关节疼痛感明显减轻,余指关节胀痛;继服10剂,周身关节痛止,是已痊愈。
2022.10.28
潘洪波
胸痹心痛久不愈 下瘀血汤可以试
根据这部分患者临床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病程时作时止等特点,提出胸痹心痛络风内动病机学说,并通过临床观察证实“风药通络法”治疗胸痹心痛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主治产妇瘀阻腹痛,及瘀血阻滞,经水不利,腹中症块等。
2022.09.14
刘革命
五淋九法
一般采用清利湿热,化石通淋方法。此类淋病,往往有遇劳即发者,称为劳淋,其治仍同此法。可用分利湿热,化浊通淋方法,仿萆薢分清饮意。癃闭、五淋之类的疾病,主要是三焦气化失常,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
2022.09.13
杏林小书童
木曰敷和话肝胆
“木曰敷和”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是对五行之一“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的概括。敷者,古作宣布、布施之意,“木曰敷和”即指敷布某种物质,使其不协调状态趋于和谐。由此可证,所谓“木曰敷和”就人体之论,即为肝胆敷和。
2022.07.29
杏林小书童
清火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比较顽固性的疾病。举凡三叉神经疼痛之常发部位,目眶,面颊,鼻旁,耳前,口齿等皆为胃脉所过。正为阳明胃火盛于头面而直达头维,故其痛为甚。所以此类头面部疼痛,当以清泻胃火为主。李某某,女65岁。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2022.07.16
袁振兴
李东垣甘温除热思想浅析
其甘温除热思想即是基于内伤发热理论提出的。李东垣据病机之不同,对甘温之品施以相应配伍,灵活变化。李东垣将甘温之品与风药相伍,取其散火除湿之效。
补中益气汤
调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巴豆
承气汤
陷胸汤
茵陈汤
脾胃论
兰室秘藏
风药
人参
益气汤
黄芪
白术
当归
升麻
柴胡
强胃汤
甘草
半夏
陈皮
清暑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成方切用
补血汤
门冬
清肺饮
白芍
五味子
紫苑
2022.07.11
杏林小书童
脾胃病治不好?东垣“升阳益胃汤”助你一臂之力
本方为李东垣治疗劳倦伤脾、湿热中阻、营卫不和的名方,升阳者,升脾之阳;益胃者,益胃之气。有益气健脾、升阳益胃、清热除湿之功,专治湿热阻滞于中焦导致的各种问题。投以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的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之法所以奏效也。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独活
防风
白芍
羌活
陈皮
白茯苓
柴胡
泽泻
白术
黄连
党参
甘草
丹参
莪术
山楂
枳壳
蒲公英
鸡内金
生姜
大枣
蒲黄
五灵脂
川楝子
法半夏
2022.07.01
李坚
升降浮沉理论临床应用体会
邹世昌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545299升降浮沉理论始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升降浮沉生理、病理表现气机升降运动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是对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
2022.06.29
邹世昌
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升阳散火汤浅识
认为郁火因于“寒邪郁遏阳气”。升阳散火汤见于“暑伤胃气论”这部分内容中。佐用生甘草泻已成之阴火。从病机分析,本方证主要矛盾在于阳气郁滞而不得升浮外达,补中益气汤方证主要矛盾在于脾胃气虚下流而不得升浮。
升阳散火汤
医方论
散火汤
内外伤辨惑论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
甘草
柴胡
防风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柴胡升麻汤
成方便读
医方集解
人参
炙甘草
汤液本草
风药
对人参
补中益气汤
益气汤
2022.06.08
杏林小书童
人参败毒散治疗眩晕症
"逆流挽舟"治眩晕——人参败毒散治疗眩晕医案徐某,女,46岁。四诊时改用人参败毒散去薄荷,加荆芥、防风,取风药鼓舞之力,升举阳气上达巅顶,此后病情明显好转。故若补中益气汤治疗清阳下陷之眩晕无效时,不妨试用人参败毒散,此为法外之法,聊备一格。
2022.05.28
刘剑锋
辨治干燥综合征心得
发病机理干燥综合征,类属中医的“燥证”范畴,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阴虚”,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亏。治以滋阴润燥,养血安神,方用地梅四物汤合黄连阿胶汤。本证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或干燥综合征病情较重者。此种闭塞基本病理病变为炎症增生,治以解毒化瘀。
清燥救肺汤
玉竹
白芍
旋覆花
牛蒡子
玄参
乌梅
石斛
沙参
枇杷叶
生津
沙参麦冬汤
竹叶石膏汤
石膏
知母
枳实
半夏
陈皮
延胡索
苏梗
竹茹
瓜蒌
火麻仁
四物汤
黄连阿胶汤
龙齿
琥珀
丹参
太子参
莲子
2022.05.27
杏林小书童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讲治法,重泄浊祛热毒,通行瘀阻施仁潮治疗痛风,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施仁潮从1997年开始对丹溪痛风方开展临床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主要化验指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及1年内复发次数方面进行观察,证实了痛风方的有效性。
朱丹
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
百节
苍术
羌活
威灵仙
防己
桂枝
白芷
黄柏
胆南星
神曲
龙胆草
川芎
桃仁
红花
胆南星
南星
消肿散
解毒
知母
忍冬藤
银花
秦皮
紫地丁
山慈菇
泽兰
川牛膝
地鳖虫
2022.05.07
杏林小书童
头痛临床论治(二)
自诉8岁起即患头痛,偏于右侧,时或轻重。该患者头痛发作时间恰好在“太阳乘王”之时。三者,病人头痛部位属太阳经脉循行之所,结合发作时间及脉象,当属太少两感之头痛无疑。
2022.04.16
宗营
我在临床用补中益气汤(一)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药二味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
2022.03.17
宗营
病例分析
郭某,男,53岁。"此患者当属气虚体质,卫外不固,风邪侵袭,感受风邪则肺气不宣,故伴有咳嗽。"故洪老在治疗气虚自汗,易感风邪患者时,首选玉屏风散。全方共奏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有如屏障,珍贵如玉,且为散剂,故名"玉屏风散"。
2022.03.09
谢江强
【福利】纯中药治【痛风】
不同症状不同体质有不同方药,一师一方一人一药。给他写了个方子,这个方子叫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痛风方是治疗痛风的名方,《丹溪心法》不出方名,仅说"治上中下疼痛",《金匮钩玄》命名为"上中下痛风方",《丹溪治法心要》称作"治上中下痛风方"。饭后半小时服用。
2022.03.05
韦毓安
正气复则邪从热化例
正虚则邪从寒化、虚化;且由皮毛、肌肉、经络而深伏脏腑,而不能透达于外,故久治不愈。今正气已旺,“满座皆君子,小人无存身之地”,故从热化,实化。多数病例10天痊愈,最长1例两个半月。
补阳还五汤
生芪
乌头汤
石膏
乌头
附子
苡仁
骨碎补
小豆
木瓜
楮实子
川牛膝
防风
细辛
苍术
甘草
威灵仙
麻黄
全虫
蜈蚣
桂枝
蜂蜜
鲜生姜
马钱子粉
绿豆汤
奔豚汤
毒药
黑豆
风药
舒筋
2022.03.03
杏林小书童
疫期小儿抽搐症治疗记录
2021.1.18桂枝12g白芍12g生姜9g炙甘草6g独活9g防风6g党参12g茯苓9g法半夏6g炒紫苏子9g陈皮9g白术9g共7剂,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小儿局部肌肉抽搐,如何辨证?2022.2.15党参15g茯苓15g法半夏8g陈皮10g白术15g
2022.02.18
马亮
晨读参术芪草,论李东垣用药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的名方,早上读书,有读到补中益气的治法。由此又想到去年总结的李东垣用药规律,再论东垣用药李东垣常用药,有四类一、为风药: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麻,葛根。
2022.02.12
尚培哲
54.脑卒中后遗症中医调治一例
但因患者畏中药难喝,遂改用中成药脑心通胶囊、大活络胶囊及桂附地黄丸以调理善后。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补阳还五汤
当归四逆汤
活络效灵丹
片姜黄
威灵仙
白附
胆南星
柴胡
磁石
蝉蜕
补骨脂
石菖蒲
地黄丸
大活
地黄
当归
四逆汤
益智仁
耳聋左慈丸
黄耆
赤芍
地龙
川芎
桃仁
红花
防风
附子
风药
党参
小便
2022.01.25
杨涛
脱发的中药治疗思路
在本案中,用南沙参、绞股蓝补肺祛湿清热,白术、茯苓、泽泻治疗水气上泛,川芎活血行气布精,桑寄生补肝肾生须发,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肝肾阴血,加入引经药上达头顶,结合六经辨证加柴、芩、夏和解少阳,并用芦根利小便、清湿热,甜叶菊矫味,收到良好的效果。
花草
风药
羌活
藁本
川芎
白芷
紫贝齿
牡蛎
赭石
香附
郁金
玫瑰花
寄生
蒲公英
黄芪
当归
首乌藤
路路通
女贞子
墨旱莲
刺五加
明天麻
五苓散
小便
沙参
白术
茯苓
泽泻
绞股蓝
甜叶菊
2022.01.12
李成蹊
处方用药的四种结合
一张较好的处方,在药物组成配伍方面有它一定的特点,或阴阳兼顾,气血互调;或动静相伍,表里相合;或升降并用,敛疏兼施等。结合临床体会,试谈动静、升降、敛散、表里等四个方面的结合。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很多处方都体现了动静结合。
伤寒论
大黄䗪虫丸
小青龙汤
大黄
水蛭
桃仁
地黄
白芍
甘草
小青龙
五味子
解表散
生脉散
石斛
元参
丹参
枳壳
厚朴
银柴胡
乌梅
山药
薏苡仁
百部
紫菀
桔梗
薄荷
鱼腥草
板蓝根
五苓散
大腹子
2022.01.12
杏林小书童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煎药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历代医家将水分成很多种。是指水流途经之地长者,多指江水而言。正因其性下行,所以亦可用于煎煮治疗手足四末之病及通利大小便的药物。◎逆流水流动过程中回旋倒流的水。称其是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
2022.01.10
杏林小书童
一个难症患者的临证实录
患者于今天上午复诊,现饮食、睡眠及二便均无异常,唯疼痛未见改善。但患者仍坚信我的治疗,不愿转诊,无赖之下,我只能继续对其诊治。该患者经过一年多来的治疗,最终用了“独活寄生汤”加白芷、木瓜、黄芪而取效。
2022.01.08
陈锦辉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
伤寒论
外台秘要
丹溪心法
风药
虚中
疏风散
川芎茶调散
川芎
羌活
白芷
细辛
薄荷
防风
甘草
吴茱萸汤
党参
大枣
半夏
藁本
蔓荆子
桑叶
菊花
连翘
芦根
生津
杏仁
桔梗
小便
羌活胜湿汤
苍耳子
2021.11.26
潘洪波
用“攘外必先安内”理论治疗过敏性疾病
过敏是西医的说法,中医不讲过敏这个词,只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现代的话就叫做国家疲弱积弱,外邪四面骚扰兴起,所以攘外必先安内。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一个是防止外界风邪的入侵。
2021.11.07
王振刚
痤疮
以“面部痤疮5年,加重半年”为主诉就诊。近5年因压力增大,面部反复出现痤疮,以下颚、两颊为主。后随访,患者面部偶有新发痤疮,红肿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数日即可自行消失。复感外寒导致邪留皮肤无法外透,乃生痤疮。
2021.11.05
张侗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三、清热药清热药,性偏寒凉,味多苦甘,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能直折实火,有的药还有滋阴降火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疮痈肿毒及内热炽盛之里热证。
2021.10.29
潘洪波
国医大师徐景藩:肝脾肾三脏同治愈久痢(慢性结肠炎)
国医大师徐景藩:肝脾肾三脏同治愈久利久利伤阴、益养调中脾阴胃阴当辨久利患者虽多表现为气、阳不足,但往往累及脾胃之阴。国医大师徐景藩:肝脾肾三脏同治愈久利风药胜湿、化痰治利肺与大肠表里徐景藩主张在健脾药中佐以羌活、防风、秦艽等风药,每可提高疗效。
2021.09.11
潘洪波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