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冠感染治疗中“汗法”的几点说明
1.“汗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中医治疗外感表证的主要治病手段。一般来说,汗出热退是汗法奏效的前提和必由之路。
2.汗法的几点要求
中医对汗法的要求是立体和进退有据的。比如,不论是治疗无汗的麻黄汤,还是治疗有汗的桂枝汤,在服药后都要求覆被(盖被子)和隔时服药促汗(如果没有出汗,间隔一个时辰即两小时后加服药物促汗)。并且告诫①出汗的标准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②“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③“如汗出病差,停后服”④“禁(食)……”。——即①服药后还要盖被子,如果是桂枝汤类的发汗药还要喝热稀粥促汗(麻黄汤类不用),目的是得到全身、持续、微微地出一段时间的汗②不能出大汗,出汗过多,病反不能好③如果出汗了,病好了,不能再服发汗药,如果服了就会坏事。④要忌口。所有这些都是在服药之外需要配合和注意的问题,而不是喝了药就不管了,这是中医汗法的严谨之处,也是独到之处,可惜很多人注意不到,包括很多中医师。尽管我每次在给我的患者开发汗药后,都是苦口婆心地教导以上发汗要求,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没当回事,或者直接没听懂。
3.选方的思路和原则(说理为主,不甚具体)
汗法是一种统称,所有引导正气向体表发散发越以驱除病气的治病方法习惯上都叫汗法,包括伤寒和温病的治法。
而其实,温病学派一向反对解表的提法,认为温病卫分证的实质不是表证,而仅是一种反映在表的病象表现,所以需要单独讨论。
汗法在《伤寒论》中有两大类,麻黄汤类和桂枝汤类,即实证类和虚证类。实证类和麻黄汤类,虚证类和桂枝汤类,相似而不完全相同,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不宜过度展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虚证类的发汗,而虚证又可分为阳虚和阴虚。
回到新冠感染上来。新冠病毒属寒湿疫毒,根据“同气相求”和“外内合邪”的致病规律来讲,寒湿疫毒所侵犯的人体亦是寒湿体质,治疗起来似乎很简单——散寒祛湿解表就行了。一般来说确实这样,但具体到疫毒致病就不然了,因为疫毒致病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体内气的改变和疫毒邪气的暴烈特质。所以,虽然性质是寒湿,但致病后又迅速化热,伤阴耗气,直入脏腑。所以,选方用药就不能仅着眼于表证,还要看里证的变化。
从全民开始用中药以来,中医药得以全面实践,而从各方报出的中药预防方、治疗方五花八门,治风寒的,治风热的,治寒湿的,治气虚的,似乎每一种方子都有适应症,都有作用,但又都不全面,谁也无法“一统江湖”。形成这个现象的实质原因恰在于都有适应症,都不全面。
前面提过,发汗需要全盘考虑汗途、汗势、汗源,缺一不可。汗途需考虑发汗的起点以及所需经过的路途,脾胃?肝肾?三焦?肌肉?皮毛?各有不同。汗势,如虚证实证?处方以温经为主,还是以发表为主?汗源就更核心一点,如津液阳气存留几许?阴虚阳虚?发汗同时需要滋阴还是扶阳?这些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1)如果是正气不虚,体质壮实,感邪不深,症状不重,一般的辛温解表药+温化寒湿药就能搞定,如风寒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水,喝完按要求把汗出好,就会达成目的。
(2)如果正气不虚,体质壮实,但症状较重,病位较深,就要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类,由内而外,达邪出表,虽然药重些,好在身体扛得住,先解表,后治里,也是题中之义。
(3)表里同病,或又有体虚,徒解表既伤正气又不能达到目的,就要内外同治。具有代表意义的治疗方案有大青龙汤(外寒内热)、小青龙汤(外寒内饮)、防风通圣散(外闭内结)、苍术白虎汤(表湿内热)以及各种合方治疗的方案,既要内外同治,又要虚实同治,不可舍此就彼,顾此失彼。疫病多属于此类。疫病的特点在于先由天时造成人气的损伤和偏颇,又以戾气挑动人气之偏发病,所以发病后既传变迅速,又千人一症,详见《四圣悬枢》。
4.几个特例
汗法的治疗终结一般表现为汗出热退,邪去正安,然而还是有几个例外。比如,有的人服了发汗药后没有明显汗出,而表现为大量的小便,或者在频繁解小便的过程中微出汗,也能达到邪去正安,这种现象应该和个体体质有关。又有的人服了发汗药,体表蒸蒸发热,却始终无汗,到最后表现为鼻衄(鼻出血)而病解,这在中医里称为“红汗”,也是一种病从表解的现象和途径。
总结以上,汗法是中医治法的一个大类,有着严格而系统的用药标准和调护要求,尤其是以发汗法退热的治疗,不是简单的一句“汗出热退”就能概括一切的。不恰当的发汗法除了不能有效解除病情反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外,还可能因“误汗”、“过汗”等危及患者生命,这在历代中医治疗中屡见不鲜。希望朋友们在选择中医汗法治疗时,也同样关注该治法下的各项要求,以期配合无间,药到病除。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也曾悟我 张宝华
华驹嬉我,不惑四十,潘鬓希希,升东山之赤子,行将天命之躯,秋水殷殷兮,孟春冰融。圣梦无凤兮,慨时命难违,糅淬水火兮,不怨天,不由人。圣贤寂寞,饮者留名,春花畔,秋月旁,歌舞楼榭,燕雁飞去复还,今夜酒醒何处,五蕴和合非我。 -
2剂阳毒汤治愈“患者感冒后胸闷憋喘”案 宗琪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
月经过多或过少医案总结 谢江强
医案265杨某,女,46岁。主诉:经血量多1个月。医案266姜某,女,28岁。医案267钟某,女,33岁。现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行经时间8~9天,经血色暗,经前乳房刺痛,乳头痒,口干口臭,腰酸。 -
不动声色,暗流涌动(肝风袭扰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张**,女,47岁肝风袭扰案河北省平乡县首诊2023-11-20患者近来月经4个月未见来潮,既往已行绝育结扎术。 -
养肝护肝 谢江强
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即肝脏具有贮藏、收摄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应多食强肝养血、排毒护肝的食物,如鸡肝、党参、花生、红枣、枸杞子、红豆、黑豆、猪肝、天麻、柴胡、菊花、车前草等。 -
《黄帝内经》十三方1汤液醪醴 张训景
《黄帝内经》以“宇宙生命整体观、天人合一”全面论述了保健养生之道,主张“治未病”。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 -
表里同病,先解表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38岁。嘱患者感冒咳嗽痊愈后,口服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调理身体。舌红苔腻,脉沉数。 -
针刺偏头痛选穴思路及体会 王健
仔细询问,患者因去年春节期间丈夫突然脑梗去世,后出现左侧头部疼痛,伴失眠。患者侧头痛,属少阳,因丈夫突发离世,悲伤,思虑,故使肝气郁结,头部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疼痛局部、输穴用泻法,余用补发,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一次。 -
伤寒论 李华歆
学习《伤寒论》开始,小编就从抄写开始,前前后后不下抄写了五次……1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 -
栀子豉汤治疗胸灼热 张新东
诊断:阳明病处方:栀子豉汤加白虎汤栀子15g淡豆豉15g生石膏45g知母12g炙甘草8g山药10g6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思路:患者胸部灼热、心烦,对应栀子豉汤,上腹部痛可理解为栀子汤的胸中痛,其它症状皆为白虎汤。
最新文章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中老年人衰老的膏方调理心得2 谢江强
中老年人衰老的膏方调理心得26.资生健脾膏:脾胃虚弱型《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放入鹿角胶,再入酥油及白蜜同煎,和匀,收膏,贮瓶封存。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坚持适度的体力劳动和锻炼。适当服用抗衰老之品,注重日常保健。
-
中老年人适合服用膏方吗? 谢江强
中老年人尤适于服用膏方。中老年人长期使用膏方,不但可以多病兼顾,还可以全面调理以延年益寿。中老年人的膏方调理一、衰老衰老又称老化,是指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心理行为上的退行性改变,即所谓生理性老化。
-
神经性耳鸣 潘洪波
神经性耳鸣的医案。我判断这是典型的“心肝火旺”引起的耳鸣。李女士连服三副药后,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大约十天后耳鸣基本消失。总之,现代人的神经性耳鸣,很多都是和压力过大,心里烦躁有关。大家如果遇到神经性耳鸣的情况,不妨试试。
-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继续服用膏方不仅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之症经久难愈。因此只有当新病痊愈,才能继续服用膏方。
-
神农本草经下的肾气丸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曰:干地黄:味甘,寒。由此可见肾气丸用药从时间上最接近本草经主治,为寒湿血痹而造,在汉以前绝无温补肾阳之义。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脉法新悟(一) 陈玉佳
中医四诊,“望诊”最神,而“脉诊”最难,“问诊”最实用,“闻诊”作用最有限,我称之为“四最”。针灸、推拿、牵引均无效。前医开补中益气汤、生脉饮亦无效。“闻诊”之用,无异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只见一斑。此病案,实在是展示脉象之理,望诸位自行体悟,以求长进。
-
从“小青龙汤”谈“哮喘”的中医治疗 张训景
5付后反馈哮喘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将本病称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后头灼热刺痛 夏耀飞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后头灼热刺痛辛某某,女,6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富村窑村,2023年9月11日初诊。没有;张仲景有没有告诉葛根芩连汤可以治疗目赤?
学习了!
好的
学习了
👍👍👍
学习
学习
学习
很不错
感谢分享学习
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