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脉诀 --读 《罗氏会约医镜》有感分享

2020.10.10 818阅读 评论数 5 59
四字脉诀 《罗氏会约医镜》

脉为血脉,百骸贯通。大会之地,寸口朝宗。

脉者,血脉也。血脉之中,气道行焉。而经曰:「肺朝百脉,为脉之大会」。盖肺如华差,各经皆处其下也。

上部为寸,中关下尺,三部九分,因人下指。

上属阳,下属阴,三部九分。人长,下指稍疏;人短,下指稍密。

心与胞络,左寸之中,膻中与肺,右寸所应。(膻即胸也。)

二寸居上,所谓上以候上也。故凡头面、咽喉、口齿、颈项、肩背之病,皆候于此。

惟胆与肝,左关脉定;胃与脾脉,属在右关。

二关居中,所谓中以候中也。故凡胁肋、腹背之疾,皆候于此。

膀胱及肾,左尺所认,小肠相火,属在右肾。

二尺居下,所谓下以候下也。故凡腰膝、小腹、阴道、胫中之病,皆候于此。按《本经》曰:「脉之上者应上,下者应下。」自叔和云:「心与小肠合于左寸,肺与大肠合于右寸」,其谬甚矣。二肠皆下部之腑,小肠属火,火居火位,故当配于下之右,以右肾乃元阳之本也;大肠属金,金水相从,故当配于下之左,以左臂乃真阴之舍也。欲察下部之水火者,端在二尺。但二肠连胃气,故《内经》亦不言其定处。但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又可于胃察二肠之气也。

关前一分,内外所重。左为人迎,以候外因;右为气口,可辨食症。

上中下,一部三分。今曰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但前一分耳。左谓人迎,仍在肝胆脉内。紧甚则伤风,(风中有寒。)宜发表。右谓气口,仍在脾胃脉内。紧甚则伤食,宜消导。(伤食脉于此辨。)

神门属肾,而在关后;人无二脉,有死不二。

经曰:「上中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害。」以两尺属水火,为人之根本,所以称神门也。馀生平断人之生死亦在于是。上二部不论,于两尺脉按之,至于将止未止之间,能滑而过指,復有和缓之意,此人虽势危,亦可以生。若两头虽动,全无神力,下不滑而过指者,两尺败矣。或即日死,或即刻死,所必然者。若两头动而无神,而指下犹有一缐之滑而欲过者,或三年、或二年而止。若两头动而无神,而指下稍有一毫之滑而欲过又不能过者,或半年、或旬日而危。此古今脉诀,无有明言之者。余能会之,有欲言而不能言者,姑言其概,以俟人之神而明之也。(两头即尺之两头也。)

五脏不同,各有本脉。左寸之心,浮大而散。右寸之肺,浮涩而短。肝在左中,沉而弦长。肾在左尺,沉石而濡。右关属脾,脉象和缓。右尺相火,与心同断。

此言五脏平脉。必知平脉,而后知病脉也。

若夫四时,亦有平脉,春弦、夏钩,(即洪。)秋毛、冬、石。脾在四季,和缓不忒。

春属肝木,木性弦。夏属心火,火性洪。秋属肺金,金性轻。(故曰毛。)冬属肾水,水凝如石。土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脾土居中,其性和缓。

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凝神,调息细审。

经曰:「诊法常以平旦,饮食未进,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过即病也。)之脉。」虚静其心,凝神于指,稠匀自己气息,细审病者之源,言不可忽也。

一唿(气出)。一吸,(气入)。合为一息。脉来四至,平和无疑。闰以太息,五至亦宜。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则为热。

医者一唿脉再至,一吸脉再至,一息四至。而五至亦曰宜者,何也?盖以人之气息,三息中有一息之长,名为太息,如历家三岁一闰也。至于性急之人,脉亦急,常有五至,不足异也。若一息三至为迟,主冷病。一息六至为数,主热病。倘再迟再数,皆死脉也。

迟数既明,浮沉须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太过不及,脉中可分。

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邪,脉多洪大、紧数、弦长、滑实,而太过矣。内因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恐伤肾,惊伤心,七情之过,脉必虚微、细弱、短涩、濡芤,而不及矣。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脉有相兼,须当细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坚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志善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2-01-29 05:30 评论数 0 0
  • 罗华富 资质认证

    言简意明了,读了那么多脉书,此书快哉快哉!

    2020-11-02 10:16 评论数 0 0
  • 李卫东 资质认证

    独特之处:小肠配于下之右,大肠陪于下之左

    2020-10-24 11:50 评论数 0 3
  • 胡维 资质认证

    收藏 !!!

    2020-10-15 10:44 评论数 0 0
  • 陈海军 资质认证

    学习了谢谢

    2020-10-12 08:31 评论数 0 6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食管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管癌致死的患者约为15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仅出现吞咽时喉中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长期吸烟者食管上段和中段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而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可能。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子宫复旧不全调养 谢江强

    ◎旱莲贞子汤墨旱莲30克,女贞子30克,乌贼骨30克,生地黄15克,地榆15克,鸡冠花15克,墓头回15克,黄芩10克。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黄芪益母汤黄芪15~30克,益母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红糖调味。适用于血瘀

  • 产后恶露不下 谢江强

    三产后恶露不下胎儿娩出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称为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更为严重的症状,应及时调治。症状本病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症状如下:血虚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

  •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 谢江强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药酒◎阿胶酒阿胶400克,黄酒1000毫升。将前2味药捣碎,放入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隔水煮沸20分钟后,即可服用。适用于血瘀型产后出血。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出血。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与其他药同放入炖盅内,加入黄酒,隔水炖熟后,放入精盐调味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 谢江强

    将红参、黄豆放入煲中,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油爆香猪蹄和生姜,放入锅内,加入其余用料及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猪蹄酥烂,加精盐调味。饮汤吃枸杞子、黑豆,每天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