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2022.11.12 885阅读 评论数 2 16
皮肤是我们身体上最容易过敏的部位,因为它与外界环境接触得最多,最容易受到环境中各种过敏源的刺激,还有的对自身的汗液、气温变化等也非常敏感。过敏的主要表现是发出各种皮疹,常见的有红色细小颗粒状的丘疹,块状的高出皮肤的风疹,有液体渗出的湿疹等,通常都会伴有瘙痒、脱屑等改变。皮肤过敏的临床过程的特点是突然发作,扩展迅速,常可融合成大片,也有的呈游走性分布,即此消彼长。中医从这些症候特点来认识,认为发作的时候主要是风邪主导,但又不仅仅限于外风,人体体质因素是发生过敏的内在因素,也起重要作用。这些内在的体质因素主要是血中有伏热,脾胃有湿,易在外风诱发下互相作用产生各种皮肤症状。所以发作时以驱风透邪为主,平时调养以凉血活血,健脾除湿为主,兼顾风邪。调养基本方
 生地黄150克、水牛角300克、牡丹皮120克、赤芍120克、白芍120克、当归150克、玄参150克、紫草120克、蝉蜕90克、荆芥90克、防风90克、白术120克、黄芪120克、苦参90克、苍术90克、地肤子150克、白鲜皮150克、蔓荆子90克、菊花150克。
 另:阿胶150克、龟甲胶150克、西洋参150克、铁皮枫斗30克、冰糖150克、饴糖150克,收膏。
 加减法
 大便秘结:
 加火麻仁150克、瓜蒌仁150克。大便偏稀或容易腹泻者:
 减生地黄、玄参各90克。
 发作与月经有关:
 加柴胡120克、黄芩90克、凌霄花120克、王不留行120克。
 伴四肢或面目浮肿:
 加带皮茯苓150克、大腹皮150克。
 劳累后易发作:
 加仙灵脾150克、巴戟天150克、淮山药150克、枸杞150克。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是体内性激素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子宫内膜出血。一般28天为一个周期,经期3~7天,出血量约50毫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异常统称为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一部分是器质性疾病所致,如生殖道的感染,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所以出现月经不调时应做一些相关检查,排查一下是否有器质性问题。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往往和情绪异常,不合理饮食(嗜食生冷、辛辣,烟酒),过度减肥,熬夜,生物钟紊乱,冬天衣着单薄等因素有关。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周期、经期和经量三个方面的异常。
 *周期可以是延长或提前,或者忽前忽后无规律可循。*经期可表现为太短,一两天即净,或过长,十日方净,甚至有的淋漓不尽可延续至下个周期。
 *经量的异常可表现为过多或过少,常伴有经血性状的改变,如色暗、色紫、色黑、色淡,质地黏稠或血块增多。
 虽然月经不调其表现比较复杂,但是在家庭自我膏方调养时只要抓住寒、热、虚、实这四个最基本的体质问题一般都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寒性体质:主要表现为月经延后,经量偏少,色紫,小腹冷痛或掣痛,还可伴有怕冷、四肢不温等全身表现。
 *热性体质:主要表现为月经提前,经量一般较多,颜色鲜红,如果火热较重,耗伤阴血则可表现为经量少而黏稠,色黑,这就是傅青主所说的:"先期而量多者,是火旺而水不亏;先期而少者,是火旺而水亦亏。"
 *虚,主要指血虚体质:一般多见周期延后,经量少而色淡,经期短。常伴有头晕乏力,心悸失眠,脸色苍白,口唇淡红等。因为肾中"天癸"是调节月经的重要物质,所以血虚进一步可以发展为肾虚,这时月经周期还可能变得不稳定,或提前或延后不规律,经量少,而淋漓不净,经期反而延长。此时加用补肾药效果更显著。
 *实,主要是指血瘀体质:一般以延后多见,经量偏少且色暗而质黏稠,血块明显增多,行经腹痛明显。血瘀与气滞常互相影响,如有腹胀、胸闷、经行乳房胀痛等是合并气滞,需要加用行气的药物。
 寒性体质调养基本方
 当归150克、熟地黄150克、白党参150克、桂枝90克、肉桂60克、吴茱萸60克、生姜90克、炙甘草90克、法半夏90克、麦冬90克、牡丹皮90克、艾叶90克、紫石英300克、仙茅90克、仙灵脾90克。
 另:阿胶300克、生晒参150克、紫河车60克、藏红花20克、冰糖150克、饴糖150克,收膏。
 热性体质调养基本方
 当归150克、生地黄150克、白芍150克、川芎90克、玄参150克、麦冬150克、地骨皮120克、黄芩90克、地榆120克、女贞子150克、墨旱莲150克、桑叶90克、茜草90克、大蓟90克、小蓟90克、槐花90克、紫草90克、仙鹤草120克。
 另:阿胶150克、龟甲胶150克、西洋参150克、紫河车60克、冰糖150克、饴糖150克,收膏。虚性体质调养基本方
 当归180克、熟地黄240克、白芍150克、川芎90克、丹参150克、黄精150克、鸡血藤150克、枸杞150克、桑葚150克、仙灵脾90克、巴戟天90克、杜仲150克、益母草150克、怀牛膝150克、黄芪150克、党参150克、菟丝子150克、肉苁蓉150克、砂仁60克、白豆蔻60克。
 另: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龟甲胶100克、生晒参150克、紫河车60克、藏红花20克、冰糖150克、饴糖150克,收膏。
 实性体质调养基本方
 当归150克、熟地黄120克、生地黄120克、白芍90克、赤芍90克、川芎150克、柴胡90克、枳壳90克、丹参150克、鸡血藤150克、香附90克、木香90克、桃仁90克、牡丹皮90克、鸡内金150克、茜草90克、桂枝90克、泽兰120克、益母草150克、川牛膝150克、莪术90克。
 另:阿胶200克、鳖甲胶100克、生晒参100克、藏红花20克、冰糖150克、饴糖150克,收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脾虚湿盛型主症:多见于痰盛体质者,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或灰,于晨起或食后痰多,饮食差,食后脘腹胀满,胸闷,时欲呕吐,乏力懒言,易疲倦,大便溏泄。牡丹皮100g,前胡100g,牛膝200g,川芎120g,枇杷叶150g,玄参15

  •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肝肾阴虚型主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见血压升高,伴头晕、头痛,耳鸣、耳痒,腰膝酸软,双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口渴,五心烦热,大便干。

  •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气血亏虚型主症:血压偏低,伴心悸,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健忘,嗜睡多梦,精神萎靡,面色淡白。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

  •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 谢江强

    中医对心律失常没有明确命名,依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心悸”“胸痹”“眩晕”“昏厥”“脉迟证”“脉缓证”等范畴。

  • 总结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差异、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 膏方的制备方法 谢江强

    膏方的制作流程一般为配方、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个部分。因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糖分含量较高,有的还含有动物蛋白,温度过高容易变质发霉,所以最好放入冰箱保存。不要将一料膏滋药全放在一个容器里,近期要服用的部分应该另外分装,暂时不吃的部分要密封。

  • 总结 谢江强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冰糖200g,蜂蜜100g,阿胶100g,龟甲胶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总结 谢江强

    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厚腻,脉沉弦或滑。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虚。舌红少津,脉细数。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龟甲胶200g,蜂蜜100g,阿胶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5g,以温开水送服。

  • 总结 谢江强

    全球约有3亿哮喘病人,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病人。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可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可于缓解后再次发作。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

  • 总结 谢江强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鳖甲胶150g,阿胶100g,龟甲胶200g,炼蜜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